阿古拉泰呼吁: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9-01-27 18:27:1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李雯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阿古拉泰指出,文明内蒙古建设应该凸显草原文化特色。应该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风尚等各个领域。

中国网1月27日讯(记者 李雯)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开幕,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代表自治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在报告中,布小林再次强调深入推进文明内蒙古建设。

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体育界小组讨论会现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体育界小组讨论会现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表示,建设文明内蒙古,是几代人的文化长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阿古拉泰倡议,应从深化理论、雅化地名、加强草原文化系统教育、多方位发力整体建设文明内蒙古四个方面把行动落到实处。

深化理论,提炼草原文化核心概念

阿古拉泰表示,建设文明内蒙古,进一步提炼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精义势在必行。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在会场发言(摄影:马建荃)

2017年,阿古拉泰提出“崇尚英雄”概念,人们开始用“尊重自然、坚守信义、开放包容、崇尚英雄”这四个词组表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然而,这十六个字,在概括力和辨识度上,仍失之宽泛。

阿古拉泰认为,社科理论专家应吸纳各方面建议,形成一个精准、深刻、简捷、鲜明的定义,使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清晰明了。

雅化地名,凸显草原文化特色

在不曲解原意、注意民族语言特点、保留历史文化内涵之外,阿古拉泰认为,内蒙古的地名还应该富有诗意。

阿古拉泰接受中国网草原频道采访,并写祝福语(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他指出,地名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文化底蕴的体现。在内蒙古,部分地名雅化与文化发展一直相携并进。比如,鄂尔多斯在明代汉籍中称为“阿儿秃斯”,呼和浩特由库库浑屯逐渐演化而来,都是极好的例证。

“然而,有些音译则让人感到遗憾。如‘讨号板’,是河滩的意思,同样是讨号,也有译成‘桃花板’的,‘桃花’比‘讨号’可取,若改成‘涛浩拜’,字面上会赏心悦目。”阿古拉泰说。

强化学校教育,推进草原文化传承

建设文明内蒙古,与每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对此,阿古拉泰认为,当下的教育课程体系中,关于草原文化教育的内容所见甚微,这成为文明内蒙古建设的瓶颈。

他建议在遵守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草原文化教育,并且以学校教育方式推进草原文化传承,以制度化的教学大纲形式明确内容、范围和方式。

“幼儿园讲什么,讲多少;小学生学什么,学多少;中学生如何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教育;大学生怎样开设专题讲座等,都值得讨论。”阿古拉泰说,从幼儿抓起,直至高等教育,让草原文化教育形成系统、形成链条。

多方位发力,整体建设文明内蒙古

阿古拉泰指出,文明内蒙古建设应该凸显草原文化特色。应该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风尚等各个领域。

2019年,阿古拉泰最期待:建设文明内蒙古整装出征、阔步前行、卓有成效(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应凸显草原文化的标志性特色,打蒙元文化的牌,打循环经济的牌,打绿色革命的牌,让文明内蒙古鲜明生动、真切可感。”他说,在社会风尚建设上,通过纸媒、广播、影视、网络等手段进行立体式的昭示、宣传、推广,讲好草原文明故事,如安达分肉,转场封灶等等。

此外,阿古拉泰建议应尽快着手编写《草原文明读本》,扼要讲读草原文明,让草原文明在内蒙古家喻户晓。

“文明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文化与生命的呼吸如影相随。建设文明内蒙古,既要心动,又要行动,希望通过几代草原儿女的不懈努力,让世界看到新时代文明内蒙古的亮丽风采。”阿古拉泰呼呼,希望草原大地的每一个人,都像珍视自己眼睛一样珍视传统文化和灿烂的愿景。

【人物简介】

阿古拉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散文家、词作家。在诗歌、散文、歌曲、舞台艺术等各领域均有建树,曾获“索龙嘎”“萨日娜”“青海湖文学”“五个一工程”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内蒙古杰出人才奖、突出贡献专家、“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十大青年科研标兵、德艺双馨文艺家等荣誉。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协副主席、内蒙古青年报刊社社长、内蒙古青年思想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总编辑。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一级作家、编审,一级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