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打造扶贫样本:一只鸭 一个产业

发布时间:2019-01-23 17:06:06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张慧玲丨责任编辑:李雯

内蒙古连盛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喀喇沁旗小牛群镇,是2015年旗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从山东省沂南县引进的龙头企业,现已成为喀喇沁旗打造的一个扶贫样本。

“自从来了连盛鸭业,他家不仅脱了贫,过年的时候还给3个孩子分红呢。”刚进村里,就听到村民们在讲王兴的故事。

今年63岁的王兴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白石沟村一组农民。2016年因病欠债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被优先安排在连盛鸭业养殖场工作。2017年底他家脱了贫。2018年春,王兴还清10万元欠债。如今,王兴老两口精神饱满,正卯足了劲儿奔小康。

“我来连盛鸭业3年了,现在月工资3000多块。除去打针吃药的花费,年末还能存上4万块钱。”王兴一边往车上装鸭蛋一边介绍着,“要是没有这个企业,还不了这沉重的债务,真不知我家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王兴所说的连盛鸭业,即内蒙古连盛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喀喇沁旗小牛群镇,是2015年旗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从山东省沂南县引进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种鸭、商品鸭养殖、鸭苗孵化、屠宰和饲料加工、鸭粪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制造和生产,形成闭环式产业链条。现已成为喀喇沁旗打造的一个扶贫样本。

从2015年存栏6万只到如今存栏60万只,经过3年发展,连盛鸭业已经成为喀喇沁旗地方经济发展龙头,成为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公司有4种扶贫模式,”连盛公司党支部书记孙国荣说,“第一种是直接务工的,公司共安排当地135人就业,月工资2700元,其中贫困户36人,贫困户每人每年有100元工龄工资。第二种是通过利用旗政府‘扶强带弱’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公司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我们企业合作,通过代养合同鸭使他们增收脱贫,目前代养合同鸭达6万多只。第三种是资产性收益,直接带动全旗6562名贫困人口脱贫,每人每年分红700元。最后一种是土地流转,25家贫困户每户增收4720元。”

不仅如此,连盛鸭业还带动了种鸭产业的发展,王爷府镇兴隆村就有94户201名贫困人口在养殖种鸭。

2018年,公司投入项目资金4.6亿元,实现鸭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商品鸭屠宰生产线及配套建设生产车间,年生产商品鸭4000万只,冷藏储存能力1万吨;建设2万平方米商品鸭孵化基地,年孵化鸭苗6000万羽;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商品鸭养殖小区20个,带动400户1500人脱贫致富;新建2万平方米饲料加工厂,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以及10万吨玉米存储库,年产配合饲料30万吨;扩建种鸭养殖棚舍20万平方米,加上原有种鸭存栏量,总计种鸭养殖达到80万只。

孙国荣说,公司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加商品鸭孵化、商品鸭养殖、商品鸭屠宰,大约满足2600人同时就业,可以带动700多户稳定脱贫。

微语

打好产业扶贫的硬仗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现有贫困户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

赤峰市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全市12个旗县区中有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现有贫困人口13.5万人,占自治区的1/3,是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为了打赢这场硬仗,赤峰市因地制宜,超前谋划,积极破解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效益低,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能力弱的瓶颈,引导各旗县区探索园区化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用坚实的产业打牢脱贫攻坚的地基。

喀喇沁旗通过招商引资形成闭环式产业链条,经过3年发展,连盛鸭业已成为喀喇沁旗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通过建设扶贫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喀喇沁旗精准脱贫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