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郭启全一家下山了

发布时间:2019-01-21 14:12:24丨来源:每日甘肃网丨作者:王占东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站在新家的院落里,郭启全的言谈举止中,仿佛对山区的老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对山上和山下的距离清清楚楚。陌生的是,他对山区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多的留恋。


郭启全和小孙子在新家的客厅里

  1月16日上午,雪后的阳光打在郭启全新家的院落里,融化着房檐上的积雪,滴滴嗒嗒的雪水坠向门前的水泥台阶,飞溅到郭启全的鞋上。他抬起脚笑着说:“川里就是暖和!要是在山上,这会儿一定化不了雪。”

  说话间,郭启全推开堂屋客厅的门,喊着屋里的孙子出来晒太阳。

  话音未落,一个略显害羞的小男孩跑了出来,拉着爷爷的衣襟站在了屋檐下的长廊上。阳光照耀下,刚出房门的孩子用另一只小手捂了捂被太阳照耀的眼睛,嘴角露出了憨憨的微笑。

郭启全新家的五间住房

  此时,郭启全用手指了指院落对面白雪皑皑的群山,对记者说:“我的老家就在那山里,牟家沟,海拔2780米!基本上算是康乐最高的地方了,每次下山要走8公里山路!我也老了,今年都70多了!走不动了,以后能不回去,尽量再不回去了!”

  站在新家的院落里,郭启全的言谈举止中,仿佛对山区的老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对山上和山下的距离清清楚楚。陌生的是,他对山区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多的留恋。

  “现在我们一家搬到川里来了,旁边就是古景镇,我感觉眼前不仅平了,还一下子变得开阔了!”郭启全走下堂屋的台阶,来到院里的水泥地平上说,“现在,这院里院外都平坦,都开阔,有种能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感觉!一眼能看大远!”

郭启全新家的厨房与卫生间

  站在郭启全新家的院落中间,正如郭启全所言,让每一个外来者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开阔的院落,而且处处都充满着崭新——青瓦白墙的五间主房左右伸展,屋顶上的遮雨前檐与台阶上的水泥廊道上下对称,在房屋的中间是连排镶嵌的铝合金门窗,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堂屋的台阶下,是水泥地平铺设的开阔院落和前后左右对称的院墙,水泥地面与院墙的基座无缝对接。在堂屋正门斜对面的方向,是两间连体的平房。墙面上,洁白的瓷片澄明刷亮,崭新的铝合金门窗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面对院落的两面墙上,给人一种精致之美。

卫生间一角

  郭启全指着那两间平房说:“那是两间房,一厨一卫!”

  记者走进屋里,从宽敞的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卫生间,户型和装修风格与城市小区住宅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许多装饰还处在一边装饰,一边使用的状态中。

客厅

  郭启全说:“我们元旦前才正式搬进来,许多地方还没有装修完,但下了山,能有这样的新家,已经满足了。下一步就是一边发展,一边把新家打扮得更漂亮!”

  郭启全家下山,来源于康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整体推进。

  景古镇位于康乐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的地理条件,不仅限制着了人们吃住行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限制了许多山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为彻底打破这千百年来制约发展的瓶颈,康乐县经过多年的准备和努力,推进景古镇山区村易地搬迁。

客厅的开水壶冒出了热腾腾的水蒸气

卧室一角

  2017年6月,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工建设,依据《康乐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由县发改局委托设计公司统一规划和设计,住宅工程全部由搬迁群众依据施工图自己建设。根据搬迁群众的意愿,决定修建砖木结构两坡水屋面房屋167套,按照家庭人口的数量,确定房屋建筑面积,分别为2人户50㎡、3人户75㎡、4人户100㎡、5人户125㎡、6人户150㎡、6人以上户160㎡六种建设方案。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0.43亩。住宅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基础为井桩基础,结构为上下圈梁+构造柱,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并建设堤防治理、自来水、电力入户、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

  至2018年底,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住宅工程已全部建成,人饮、电力、道路硬化及河堤等配套工程也已全部建成。集中安置点共搬迁安置167户804人。

  康乐县发改局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王福祥说:“在建设新家园中,群众非常配合,有些家庭为了节省政府支持的搬迁资金,家里的壮劳力亲自上阵,这就能节省下来一些钱用于添置新家具。像郭启全,最近建设的一年中,他一直在现场帮忙,虽然才刚刚搬进新家,但是从建设新家开始,他一直就在这里了,对新家已经很熟悉了!”

  远望平川里的景谷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院落绵延伸展、等距而列,成为一座绽放在山水间的田园小镇。

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道路

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

  走进古景村,一条条宽敞的道路连接起村内村外的通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每一个小路,连接着一排排院落的房前屋后。站在小路口向巷子深处望去,是绵延耸立的由红瓷片和青色琉璃瓦装饰的一家家的大门。在每一座大门的上方,装饰着“家和万事兴”的瓷片体横批,与红彤彤的大门相得益彰。

  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一直向前走,便是村口,前方不远处就是古井镇。一个人静静地站在这里,能听见古井镇上熙熙攘攘的热闹声。

  站在村口,郭启全说:“我们早想下山了,下山对于我们来说是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我不下山,儿孙们也一定下山。”

  郭启全给记者回忆了一些往事。

  由于山太高,多年来,他们每次到景古镇上赶一趟集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光走山路就是下山8公里、上山8公里。

  由于山太高,通自来水对于某家沟的村民来说,那就是像开玩笑一样。一代代人就是靠背山里的泉水吃,冬天泉水上冻了,就要砸冰化水。

  由于山太高,几亩山地也只能种些耐寒的小杂粮和中药材,连蔬菜都不多,一年到头只能管个吃。家里在1976年建了几间房子后,再没有翻修过。

  还是由于山太高,人要打个手机,连信号也不稳定。

  “由于山里太苦,二儿媳妇前些年离开家后,再没有回来了,儿子也常年在外打工,这几年家里就我和老伴儿管这个小孙子。”说起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儿,郭启全的眼里充满着无奈,他一边说着过去的苦,一边带着“那没办法、那没办法、那没办法”的感叹。

康乐县景古镇附近的山野

  “这些年来,站在山上看着下面路上的车,孩子们不止一次地说:这得下山!”从回忆过去中走出来,郭启全说,“2019年,终于下来了!”

  就在郭启全收拾家里的环境时,景古村的许多妇女们正在村口不远处的中药材加工厂里包装着粗壮的黄芪。

搬迁下来的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妇女们在整理黄芩

  那里是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配套工程——康乐县安置点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加工厂,搬迁到这里的妇女们正在这里打工,一人一天整理黄芩的工资,有80元。

  王福祥介绍,按照总体规划,景古镇景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将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集中养殖小区等后续产业扶持设施。

搬迁下来的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妇女们在整理黄芩

  当日中午,记者踩着厚厚的积雪从景谷村安置点向景古镇走去,在景古村和景古镇街区中间,有一条河,河道中间的水奔流向前,在有落差的河段,澎湃的水花击打到石头上的水雾,能打湿河边路人的裤腿。

  康乐县委宣传部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古景镇再往南就是冶力关、莲花山了,这里生态环境特别好!现在是数九隆冬,要是在夏天,这里可是一片绿水青山!古景镇是康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未来就要吃上旅游饭,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