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树隆:援藏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发布时间:2019-01-18 22:16:0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英君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穆树隆始终记得,那一条一条洁白的哈达在每个人的脖子上层层叠叠堆着,鼻子和嘴都被遮住了,那感觉就像在东北的寒冬裹上的貂皮大围脖,有一种家的温暖。

又一次抢救顺利结束,穆树隆走出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卫生服务中心的急诊科,脸上带着些许疲累,心里却满是欣慰。他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在这里的第几次急诊抢救了,但他知道,身为援藏医生,守护仁布县三万多百姓的健康就是他和同事们肩上的责任。

长久以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想要全面提升当地医院的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升级,注定需要一代代援藏人的辛苦努力,更需要一个个援藏团队精诚协作,长期坚持。在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里,和穆树隆一样怀着医者仁心坚守岗位的黑龙江省援藏医疗人才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这项打基础、利长远、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穆树隆接受媒体采访

行政岗位上的技术人员 

来到西藏之前,穆树隆是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的一名肾内科专业的医生。当申请加入医疗卫生援藏技术人员行列时,除了医疗技术领域的专业考核,穆树隆还接受了有关行政工作的评估与考核。一开始,他并不太理解这一做法的用意,直到来到西藏、在仁布县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任职务,开展起工作之后,他才明白为什么要派技术人员来这里做行政工作。

不掌握专业技能的行政干部在指导基层卫生工作时,遇到问题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在藏医、中医、西医以及云贵川等地少数民族医疗方法共同发展的西藏,更需要专业人才在杂糅技术时把控方向,在审查医疗项目的时候同样需要专业人才的把关。于是,几批援藏工作队总结了经验:有行政工作能力的技术干部是最合适的人选。

穆树隆和同事一起下乡看望眼病患者

穆树隆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选:身为专业人员,他上山下乡,为基层医疗工作做技术指导,指挥当地卫生后勤保障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同时他还是援藏队的队医;身为当地医院的“一把手”他竭尽全力地为当地医院开展手术配置设备,24小时流动水用储水箱让一台台手术在当地没有自来水供应,极度缺水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他推进了黑龙江省援藏医疗项目的实施:仁布县卫生服务中心购置CT项目、仁布县云医疗远程会诊教学项目、仁布县中心制氧室建设项目……一个个造福当地群众的项目得以投入使用;他还积极联系内地派出单位,在派出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促成了计划外援藏项目的开展,截至目前,穆树隆的内地派出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援助仁布县卫生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已达123万元。

所有这一切,为仁布县带来了新的医疗观念、技术、机遇和更多的计划外援藏资金。在这个过程中,穆树隆同样也收获了巨大的成长。“可以说每一名援藏技术干部都是一专多能的。”谦逊的穆树隆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深知自己只是这支庞大队伍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 

穆树隆在眼病患者家里询问治疗情况

雪域光明万里行

在离天最近的世界屋脊,炽烈的阳光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同时也带来了全世界白内障发生机率最高的隐患。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书记徐向国主推的计划外项目——“雪域光明万里行”就是为了给那些无法感受到光明的白内障患者送去福音。和穆树隆并肩作战的“雪域光明万里行”专家们来自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一颗颗系着高原的心撒播下的却都是温暖与感动。目前为止,“雪域光明万里行”项目已累计为日喀则地区数百位藏族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

作为“雪域光明万里行”仁布县的直接负责人,穆树隆在第一次迎接大庆眼科医院医疗专家组成员的时候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与感动。当时在从318国道前往仁布县的路上,他们突遇暴雨引发的泥石流,车和人都被困在山道上,山上的泥土、石块甚至树木都随着凶猛的水流一起冲了下来。尽管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仗,“雪域光明万里行”的专家们却也没有一个人胆怯打退堂鼓。历经了恐怖的泥石流,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服务仁布群众的决心。

光明行活动成员与患者合影

那一次,穆树隆见证了为期三四天的筛查和手术顺利推进,他也看到了任务成功完成的背后队员们付出的艰辛:援藏队员魏永佳在缺氧的条件下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筛查任务;由于手术设备和条件有限,手术时间被延长,两名主刀大夫都曾晕倒在手术台上。

穆树隆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组织当地藏族白内障患者配合筛查,并进行手术。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穆树隆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这一项目带来的深远意义,那就是在这片宗教氛围深厚的土地上树立并加强了广大藏族同胞对党和祖国以及现代医学的信任。穆树隆就曾看到过这样震撼的场景:一位做完白内障手术的藏族老阿佳(大姐)双手合十念经感恩,待他走近,听到的“经文”内容只有三个字——共产党。

据了解,黑龙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把医疗援藏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医者仁心”救助工程,投入援藏资金建设了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和仁布县CT室、云医疗网络、制氧室、急救车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日喀则地区医疗设施条件,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先后组织黑龙江省慈善总会、省女性创业协会、大庆眼科医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省仁芯骨健康基金会、苏州弘化社会慈善基金会进藏义诊,持续开展了“雪域光明万里行”活动,已累计进藏医疗队共五批次78人,捐助价值219万元药品、医疗器械及科普设备,先后为1000余人进行了眼病筛查,为408名白内障贫困藏族同胞免费成功实施复明手术,仅2018年就实施复明手术52名,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捐献眼角膜队员合影

空降西藏的医疗“伞兵”

工作之余,穆树隆还是一个“军事迷”,他最爱把援藏队伍比作最危险的兵种——伞兵。在他看来,每一名援藏队员就是一名伞兵,空降到了工作环境最复杂、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一片地方开展援助工作。他们肩负责任,不辱使命,即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做守护当地藏族同胞的白衣天使。

长期生活工作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尽管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两年下来,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让人有些吃不消。身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仁布工作组的队医,穆树隆对所有队员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身体上的不适,高血压、心肌缺血、植物神经紊乱、心脏病、肿瘤标志物升高等症状层出不穷,但这些都没有动摇过援藏队员的信心。病魔的威胁也从来没有吓退过这些援藏队员,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无论是在晚上还是在周末,只要一接到求诊电话,卫生服务中心的援藏队员们从来不会考虑缺不缺氧、劳不劳累、路途远不远、任务重不重,总是义无反顾前往进行诊治及抢救。

援藏队员满怀真挚的付出,同样得到藏族同胞的感念与反馈。他们也许并不能记住帮助过自己的援藏医生的名字,但那一身白大褂就足以让他们感到亲切。一条哈达、一杯酥油茶、一碗青稞酒、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都是他们传递感谢的渠道。

光明行活动手术康复患者为黑龙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献上表达谢意的哈达

让穆树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雪域光明万里行”相关工作结束的时候,当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把眼前的纱布揭下初见光明的时候,有人就拉着他的手直哭,他知道,那是喜悦和感激的泪水。当得知“雪域光明万里行”项目的医疗队员要离开的时候,所有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自发赶来,为这些队员们献上哈达以表谢意。穆树隆始终记得,那一条一条洁白的哈达在每个人的脖子上层层叠叠堆着,鼻子和嘴都被遮住了,那感觉就像在东北的寒冬裹上的貂皮大围脖,有一种家的温暖。

“你们什么时候走?”是当地藏族同胞最爱问穆树隆和其他援藏队员的问题。穆树隆知道,这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担心:怕他们走后下一批就没人来了,往后再也找不着这么好的大夫和汉族兄弟了。虽然语言不通,但他多希望能够让藏族同胞们知道,“援藏干部”这支队伍不会断流,藏汉情谊会被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在这片土地上深情延续。

(文:王英君,图片:黑龙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