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展开,冰雪运动在中国的“热度”也是越来越高,大众参与的热情更是日益高涨。
不过提起冰雪运动,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高大上”的现代滑雪、冰壶、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实际上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传统的冰雪运动更是源远流长。由于蒙古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发祥地都是冰天雪地,冰雪运动的元素充斥着漫长的冬季生活。
冬季到草原来看雪(摄影:赵芮芬)
千百年来,有些冰雪运动延续至今,有些则渐渐不为人知,还有些则在现代社会藉由各种机缘迎来了复兴,例如被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带火的满族“冰嬉”。春节将至,如果你有去草原过年的计划,一定不要忘了体验一下独特的“花式”玩雪。
史海钩沉:从“木马”到滑雪板的变迁
中学物理告诉我们,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则压强越小。西北边疆的冬季常常寒冷多雪,为了让自己在积雪中便于行走,聪明的各少数民族先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滑雪器具方便出行。
国外学者实地考察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画(来源:人民网)
早在距今1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已经有了人类滑雪。位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敦德布拉克的滑雪狩猎岩画表现了一组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的狩猎人形象,比以往其他国家发现的人类滑雪岩画以及滑雪板残片所反映的年代至少提前2000年以上。2015年,新疆阿勒泰为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的说法首次得到国际公认。
到了隋唐时期,滑雪器具多次出现在史书中。《隋书·北狄传》记载,生活在如今的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室韦”由于“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选择“骑木而行”,可见当时已有木制滑雪工具。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记载了唐朝的“木马突厥三部落……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可以理解为滑雪板和滑雪杖的雏形,而且滑行速度很快。
少数民族群众展示毛皮滑雪板
带毛皮的滑雪板,兼顾速度与安全
时至今日,新疆的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仍然使用自己制作的传统滑雪板滑雪出行。这种古老的滑雪板一般为双只,用白松木做板芯,长约两米,前窄后宽,底面没有弧度,滑雪时将鞋子用皮条捆绑在雪板中间,雪板的整个滑行面用马的小腿皮包裹,马毛的方向向后,这样向前滑走时马毛顺茬,速度很快;向后踩蹬或上坡时马毛逆茬,防止雪板向后倒滑。与古老滑雪板配套的滑雪杖是一根实木细杆,长度为2至3米,比滑雪者还高,滑雪难度更大,滑雪技能要求更高。
近日,新疆9位牧民脚踩用松木、马毛和牛皮制成的古老毛皮滑雪板,开始长达300公里的冰雪之旅,图为牧民行进在路途上(摄影:胡虎虎)
无独有偶,这种滑行面带有毛皮的滑雪板同时也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居住区。随着时光流逝,这种过去牧民们必备的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当地冬季主要的体育娱乐项目。2014年,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也入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狗、骆驼……都可以用来拉雪橇
如果说滑雪主要是靠自己的体力,那么乘坐各类畜力拉动的雪上交通工具无疑惬意得多。古代的滑雪器具不仅有上文提到的“木马”,还有“狗车”,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形制、尺寸皆有改进。《钦定满洲源流考》曾记载,“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这里的“狗车”就是狗拉雪橇。
鄂温克族人和驯鹿雪橇(摄影:天高)
在广大的草原地区,人们曾长期使用雪橇、爬犁等雪上交通工具来载人、载货。除了用牛、马拖拉之外,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还常常使用狗、鹿等动物来拉动雪橇,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还有骆驼爬犁。如今,这些出行方式基本退出了牧民的日常生活,转而成为外来游客体验当地民俗的重要体验活动,赛骆驼爬犁、赛马爬犁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进入各地举办的冰雪那达慕,成为颇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马拉爬犁比赛(摄影:孙亭文)
除了这些源远流长的冰雪娱乐项目,近年来,雪屋旅馆、冰瀑攀岩、冰雕雪雕等各种以冰雪为主题的游乐活动更是满足了人们“玩雪”的愿望。过年来草原,玩一次“泼水成冰”,体验一下“天然速冻”,冰雪季的草原等你来。
冬日草原,凛冽中带有些许温柔(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2018锡林郭勒冬季旅游暨冬储季体验活动上,牧民从“天然冰箱”中取肉(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冰雪那达慕上,骆驼爬犁“吸睛”(摄影:许卫国)
冬捕上来的鱼立刻被极寒天气“速冻”(摄影:赵芮芬)
雪雕(摄影:杨子建)
梦幻的“冰雪酒店”内景(摄影:虞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