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马具非遗传承人陶格敦白乙: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8:5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赵文嘉 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印象最深的大事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好不容易盼来了新政策包产到户,我们高兴地好几天睡不着。从那以后,兜儿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生活条件也一天天改善了……”

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2018年的冬天,神州大地涌动着改革开放热潮。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难万险,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回首奋斗历程,展望光明前景,热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网草原频道系列专访活跃在草原大地各领域代表、专家学者,寄语改革开放40周年,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愿景和期望,为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激荡着的共同心声“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汇聚声音和力量!

陶格敦白乙在当地建立的非遗传承基地中介绍蒙古族马具

“我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我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孩子,家住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个偏远的小村子。1978年我刚30多岁,可以说,我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72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格敦白乙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回顾着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据老人讲述,小时候的日子苦,跟现在可没法比。他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印象最深的大事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我们家孩子多,6口人只有十亩自留地,好不容易盼来了新政策包产到户,我们高兴地好几天睡不着。从那以后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以前我家每年能产3000多斤苞米,包产到户后每年能产7万多斤苞米,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成倍往上翻,兜儿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生活条件也一天天改善了……”

“改革开放40年,农村面貌大变样”

陶格敦白乙说,比起自家的变化,村里的变化更大。“改革开放前,农村真是穷啊,吃水要到很远的水井挑水,做饭要上山打柴烧火。村中没有干净的公厕,农家在自家院中一角挖一间简陋的茅房。冬天家家炕上放着用泥巴烧制的炭火盆,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取暖。衣服和鞋子全要靠家中妇女自己缝制,过年也难得做一件新衣服。一到夜晚整个村子黑漆漆一片,全村没有一台电视,只能早早睡觉。街巷全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吃穿住行各方面都过得非常惨淡。”

而如今这一切都不一样了。老人家兴高采烈地说:“如今您如有时间到农村走走,村里铺设了水泥路,出行更方便了;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热水器、暖气设备一应俱全;农户家里购置了电视、冰箱、电脑,还有的买了小汽车;自来水进了农户家,干净又方便;政府帮农户改造旧房,增加保暖层;厕所经过无害化处理,再也见不到成群的苍蝇和蛆了;村里安装了节能灯,与城市的路灯一样明亮;晚饭后,人们在村中广场的健身器上健身、老头老太太跳起广场舞……”

今天的科左后旗生态宜居乡村新面貌

陶格敦白乙感慨地说,“现在的农村真正成为了富裕、宜居的新农村,处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每逢周末,城里人就会驱车前来,游山玩水、照相观景、吃吃农家饭、住住农家院……这一切的一切,真是要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感谢社会主义,没有党和政府的引领,就没有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当好传承人,教好徒弟,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加油干”

陶格敦白乙年轻时师从祖父和父亲学习马具制作手艺,至今已有40多年。200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项目评比,他也成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他带着亲手制作的精美马具制品亮相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蒙古族传统技艺,蒙古族马具(马鞍子)制作技艺荣获金奖。

多年来,陶格敦白乙致力于传承马具制作这一民族传统手工艺,也有许多人不远千里来找他学手艺,还有从外国慕名而来的“洋徒弟”。老人精心挑选了好几个资质出众的徒弟并悉心指导,并将自己倾注大量心血制作的精美手工艺作品拿到全国各地参展,展示蒙古民族手工艺品的精湛与绚丽。2015年6月,在他的努力下,科左后旗马具制作传承协会成立,这也见证着马具文化在一代工匠手中的延续和传承。

回顾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和个人走过的传承技艺之路,陶格敦白乙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要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化为努力干好工作的强劲动力,当好传承人、教好徒弟,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加油干、当先锋,作出新贡献”。

陶格敦白乙的家中陈列着精心制作的马具

【人物简介】

陶格敦白乙,男,72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通辽科左后旗牧民,从事马具制作已有40多年,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马具制品。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遗——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他的马具制作技艺作为通辽市唯一一项进入核心区展示的传统手工技艺亮相上海世博会,选送的蒙古族马具(马鞍子)制作技艺荣获金奖。

【相关阅读】

“四十年只做一件事”:陶格敦白乙,马背上的匠心传承(视频)

(供稿:科左后旗旗委宣传部 赵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