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让草原恢复生机

发布时间:2018-12-18 08:53:41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王胜男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草原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起步恢复到快速发展再到如今进入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如同春风拂过,草原逐渐恢复勃勃生机。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这份美丽来之不易、守之更不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草原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起步恢复到快速发展,再到如今进入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如同一场春风拂过,草原逐渐恢复勃勃生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全国90%以上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但希望的草芽也在春风中破土而出。
  1978年之后,一些因“文革”中断招生的高校草原专业开始招录新生,相关科研院所也逐步恢复正常的科研工作。
  1982年,内蒙古等主要草原牧区开始推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解放了牧区生产力,提高了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的主人翁意识,草原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1985年,《草原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草原保护管理工作迈入法制化轨道,地方各级草原监管机构的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草原执法工作的起步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草原建设的投入逐步增加,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前对草原重索取、轻投入的局面,草原保护建设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社会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也得到明显加强。
  以2003年《草原法》修订颁布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正式成立为标志,草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草原执法监督工作明显加强。
  以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和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标志,草原保护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以2002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2003年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为标志,草原专业教育与科技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草原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从“重利用、轻保护”向“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阶段,草原保护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启动退牧还草工程以来,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295.6亿元,累计增产鲜草8.3亿吨,约为5个内蒙古草原的年产草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构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2017年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充分肯定了草原应有的战略地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8年,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草原工作的重视,彰显了国家进一步强化草原工作的坚定决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草原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显著加强,草原生态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改善,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草原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了不少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对草原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持之以恒推进草原改革发展,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草原改革发展提供了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科学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草原改革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被赋予推进草原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各级林草部门要扎实推进草原改革发展,切实履行好新使命、新职责。
  草原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改善,但局部地区形势仍然严峻,草原生态系统依然脆弱,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础差,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完善草原保护政策,加大草原生态修复力度,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12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与本报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草原改革发展座谈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树铭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草原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0多位专家代表分别回顾了草原工作各领域40年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草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话说我国草业改革开放40年  

  首先我要祝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成立,这是历史性大事件。有一个全国性管理草原的机构,是我多年的愿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恰逢其时。
  我国当前正处在后工业化的起步时期,后工业化时代对草原、草业事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表现在:
  第一,生态优先的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初步解放,加上空前的国家投入,如苜蓿、种子、生态补贴等项目,引发草原、草业的生命力爆炸式发展,我国草业企业已经由萌芽进入茁壮成长时期。专业化草业生产基地分布于全国各地,草业企业500余家、上市公司4家、草坪加工企业1000余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草业的发展为畜产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产生了蒙牛、伊利、三元、光明、大益等世界一流的牛奶产业和鄂尔多斯等绒毛产业。反之,这些产业又为草业发展提供助力。
  第二,推动了产业结构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引发了草原资源的产业化,为国家永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无穷的内涵动力。
  第三,为草原教育提供新机遇。改革开放以前只有3所大学设立草原专业,偏处西北一隅,现在发展到遍布全国36所院校,另外还有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现在我国已有比较完整的草原学科职业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学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综合大学,如兰大、北大,也逐步增设了涉农专业。
  第四,草原科学助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草业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处于世界前列,为全球同行所瞩目。世界两大国际草业学会即国际草地大会和国际草原大会,2008年在中国呼和浩特首次举行了联合大会,世界各个草业主要学术组织都有中国代表参加。我国还建立了以中国为主体的国际草业会议。
  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为我国草原科学发展和草原保护建设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当然这也意味着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应有思想准备。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代表: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趋势整体遏制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左右稳定提高到44%,草原生态退化趋势整体遏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率先开展草原经营体制改革、草原法治建设,积极促进草原保护利用,全面推进依法治草,通过科学实施、应用技术、创新机制,草原建设工作、草原资源调查与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区重点生态治理区明显好转。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健全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完善草原产权制度,强化草原管理措施,提升草原监测能力,提高草原建设质量,以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恢复草原生态。 

 

  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纪大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向生态优先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草原畜牧业由注重头数向生态优先转变,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管理机构不断健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到了一个高度重视发展时期。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推动草原现代化信息建设。科学判断草原生态状况,全力打造草原社会化服务体系。草原生态修复以科学规划为主导,以自然修复为主,配合工程措施,创新修复机制,多方参与,注重生态修复效果。下大气力解决草种“育繁推”各环节脱节的问题。引进和制造先进设备,提升草原保护建设的机械化水平。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草业人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草牧业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家通过综合施策,草原生态逐步扭转恶化趋势,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趋势向好。主要综合措施包括:一是依法保护草原。以草原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对草原承包经营、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监理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为依法保护草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草原机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行政管理、技术推广、执法监督和科学研究机构队伍从几百人增加到几万人。三是有重大工程项目保护建设草原,国家保护建设草原投入由2000年以前年投入1亿元提高到年投入200多亿元。 

  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站长蔡佩云:青海草原保护建设发生六个显著变化  

  在改革开放40年中,青海草原保护建设领域发生了6个显著变化。
  一是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更新,全省开展了绿剑行动、护卫行动等,守护大美草原成为社会各界自觉行动。二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层级监督,动态管理”模式,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草原监管工作实现新拓展。三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草的依据更加充分。四是普法宣传不断推进,连续12年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依法护草的意识普遍增强。五是执法工作不断深入,大力推进草原征占用集中整治工作,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六是不断规范草原征占用管理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完善草原征占用审核管理和草原植被恢复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草原植被恢复向好发展。 

  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堃:我国草业学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草业科学经过40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架构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渐趋完备,形成中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博士后教育体系。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地位显著提升,2008年世界草地草原大会在我国召开,展示了我国草原科学进步成就。我们要继续高度重视草原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定位,要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设立一批草原生态修复的科研专项,借鉴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的草原管理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草原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向林:南方草山草坡资源蕴藏巨大潜力  
  南方草山草坡气候条件优越,其牧草生长季长,生物量大,具有改造为高产优质栽培草地的条件。
  近40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与示范开发项目,并学习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经验,改良天然草地,发展草食家畜,在牧草品种选择、草地建植及管理利用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但在管理利用上也面临许多挑战。未来应推行林草畜结合,建立复合生态系统,探索并建立天然灌草丛的合理利用技术模式,将草山草坡可持续利用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联合攻关,促进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明利:改革开放40年草原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制度是必须切实坚持实施的基本制度。必须强化国内不同区域草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扩繁利用,不断提升国内牧草种业的实力,保障草原生态修复和生产力提升的持续性。将草原生态补奖的资金分为年度和中长期补奖资金,并改为“事后补奖”。有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科学评价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成效及退化程度,并据此给予奖惩。推进牧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追溯体系建设,建设特色优质品牌,让草原产生的效益尽量多地留在牧区。扎实推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培训,持续推进牧区最基础、最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强对牧民基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李春杰:建议开展我国草原本底调查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兰州大学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平台与试验站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如今已成为我国草学A+“双一流”建设学科。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草原本底调查,建立草原成果大数据,全面掌握我国草业领域的科技成果。针对“十三五”期间没有草原重大项目的短板,谋划“十四五”国家草原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针对草原生态优先、生态与生产功能协调的问题,谋划“人-草-畜”和谐共处等一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面对基层草原科技与推广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进行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选调生、加强职业教育等。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白史且:草原研究领域应加大建设力度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经过40年发展,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专家为主的专家队伍,拥有6个科研基地,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近100项科研成果,但仍然存在科研战线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不强等问题。针对今后草原科学研究发展工作提出5点建议:一是加大对草原科学基地平台建设的支撑力度;二是尽快启动国家不同生态区域草地植被恢复重大工程,理顺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关系;三是成立草原建设保护科技支撑专家委员会,为草原生态修复出谋划策;四是加大对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普宣传,建立草原科普基地;五是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和遴选草原中青年专家、领军人才和两院院士,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起强大的人才队伍。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信:继续实行草原禁牧封育制度  
  经过近40年努力,云雾山保护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云雾山保护区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了40多项研究,为科学利用草原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重视社区共建和共管工作,引进草原协议保护项目,与周边群众共同保护草原生态。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继续实行草原禁牧封育制度,宁夏禁牧封育15年来,植被覆盖度从35%提高到53.5%。二是建立草原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原则。

 

 

  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进翚:草种企业的成长受益于改革开放  
  随着全国各类生态修复工程的启动和城乡环境绿化的展开,我国草种行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我国仅草种进口规模就从1995年的431吨增至2017年的7万多吨。草种行业提供的10万多吨国产和进口种子,每年可修复和绿化1亿多亩的国土面积。
  正道公司成立至今,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提供各类草种15000多吨,业务已涵盖100多个植物种、500多个品种的选育与引进、区试、生产、加工、营销和技术服务等。作为一家专业种子公司,正道公司一直专注于全球优质种质资源的整合与国内“育繁推”体系的建设,近百个试验站点遍及中国的各个生态区域。迄今,正道公司有3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地方审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正道公司。 

   湖南南山牧场场长刘跃发:南山牧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南山牧场从草山改良到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与亚华捆绑上市,再到组建南山牧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台地草原,南山牧场独特的高山草甸峰林地貌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建设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致力于修复保育南山草山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保留南山传统特色奶业,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利用。
  (原标题:改革春风拂过 草原恢复生机,专家和代表的发言由刘盈含、果叮咚、李娜、张一诺、苑铁军整理,图片:吴兆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