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州 奏响改革发展“草原牧歌”

发布时间:2018-12-07 14:08:51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张浩丨责任编辑:李雯

多年来,青海海北州定标绿色发展,借力科技创新,推动深度融合,为这一“课题”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奏响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的新“草原牧歌”。

说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北倚祁连山,南滨青海湖,加上那秀美动人的金银滩草原,壮观的百里油菜花海和巍巍祁连山下生态大牧场,它宛如一幅炫丽壮美的山河图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海北人民用智慧、勤劳绘就的一幅现代生态生产富民图——畜牧业改革发展。

在牧区,畜牧业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好这项“黄金产业”,促进牧民创产增收?成了考验海北州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海北州定标绿色发展,借力科技创新,推动深度融合,为这一“课题”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奏响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的新“草原牧歌”。

草畜联动,实现生态畜牧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高要求;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所在;加快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优方向;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终极目标。海北州把生态畜牧业改革发展浓缩成了定位明晰、互为关联的四个层面。

以前,祁连县野牛沟乡沙龙滩地区有牧户555户2692人,73333公顷的草场上,却有24.56万头只牲畜。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加之过度放牧,黑土滩扩大,增收难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如何实现减畜不减收?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还草原处处生机盎然?

遇山开山、遇水搭桥,遇到问题只讲方法,不谈困难。他们开始不断探索,积极采纳有关专家学者真知灼见,采取“封、围、育、种、管”草地治理新模式,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治理取得新成绩。据相关监测数据,到2016年,沙龙滩地区黑土滩植被盖度提高70%,鲜草产量从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以上,生态治理和草畜联动“双赢”的局面跃然眼前。而这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支持。

据统计,在海北州刚察县,每年种植人工草地2000公顷。草场面积不断增产优化,既有效保障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又带动了大批群众增收,美丽的刚察草原上,草畜兴旺,处处生机。

对于绿色发展的追求,海北人的探索还不止这些。

2015年8月,祁连县达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始股份制改造。在改造的具体要求里,有一条是入股合作社的草场必须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合作社监事长南木加告诉记者,这个要求的意思是各入股的草场要经过专业部门核算载畜量,算出可以入股牛羊数量,多出来的牲畜必须出栏,以保证载畜量不超过额定值,力争从牲畜源头控制好数量,进而保证了畜产品质量,保障草场的生态安全。

祁连县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马金云说:“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抓手,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全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原得到了真正的休养生息。”

要说发展生态畜牧业以来的变化,南木加觉得他和村里人感同身受,草原越来越美了,牛羊越来越壮了,人们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据了解,在企业和基地引领辐射下,海北州已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1.4万公顷,建成万吨饲料加工厂4处。全州建成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145家,为海北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护好生态是维持草原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维护好草原是牧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才能创造出草原经济蓬勃向上的源泉。”海北州农牧局局长东宝坚定地说。

科技助力,为生态畜牧业添上“翅膀”

来到祁连县扎麻什乡河东村,村民们都记得2017年11月28日分红的热闹场景。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监事长刘永俊说:“去年现金分红分了78万元,这可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实现分红飞跃,效益最大化,可离不开高效养殖技术这根‘金手指’。从最初合作社羔羊繁活率60%,到现在的98%,半岁的羔羊出栏胴体重达15公斤,一系列可喜成果的取得,其核心都在科技。”

依托科技示范园,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创新,重点开展牦牛提纯复壮技术推广与示范、燕麦新品种培养与产业化集成等畜牧业实验与推广研究。特别是藏羊“两年三胎”实验成功意味着海北州以科技助力,探索出了一种符合高寒牧区藏系羊高效养殖的新模式。

为加快推广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技术,海北州政府自掏腰包拿出533万元,支持补贴全州31个推广示范点和77个牧业村大户推广试点,为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助力。

羔羊繁活率提高5%,羔羊6月龄活重比传统饲养方式提高14-21公斤;对母羊进行科学补饲,在枯草期失重比传统放牧母羊减少8公斤、损亡率降低2%。扣除补饲的成本,100只母羊创造的利润超过6万元,是传统放牧条件下的2倍多,而且使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和载畜量降低20%,一串串漂亮数据背后,是科技“大手”运作的结果。

说起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刚察县宁夏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才保的感触特别深。他说:“高效养殖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羔羊早期断奶后统一饲养、统一销售,大大加快了羔羊出栏的速度,既减轻了草场压力,又提高了收入。”

“任何一项科技创新,实践是检验它最好的标准,大家认可,尤其是牧民群众认可,我想这一定不会是一项糟糕的技术创新。”谈起藏羊、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对牧民传统养殖带来的改变,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的教授侯生珍说。

与此同时,海北州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依托龙头企业进行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走“龙头企业+基地+牧户,以工带牧、以工促牧”之路,引导龙头企业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目前,海北州通过省级认定的龙头企业6家、州级认定的36家。有计划、有重点地打造一批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特色农牧业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这是海北州正在努力的方向。

转变观念,融合发展助牧民巧增收

每年的旅游季,从5月底开始,祁连县青羊沟的“阿柔部落”牧游驿站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围马场、扎帐篷,准备各种物资……尤其是7月,金银滩草原风光旖旎,海晏县达玉部落民俗村里游客更是络绎不绝,除了欣赏草原美景,游客们还能亲身感受藏族民俗文化;在刚察县泉吉乡,旅游度假村也开始红火起来。

说起“阿柔部落”牧游驿站的建立,驿站负责人、青阳沟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理仁青东知布有一肚子的话要讲:“这几年,草原牧家乐成了城里人的新去处,青阳沟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在搞好生态畜牧业的同时,借势发展草原牧家乐。2016年正式开业的时候,仅仅40多天的营业时间,收入就达7.2万元,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和贫困牧民18人,发放工资5万多元,赚到钱的牧民群众都乐坏了。”

而这也只不过是海北州发展生态畜牧业延伸链的一个缩影.如今,海北州发展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产业融合元素。

海北州农牧局局长东宝说:“海北州旅游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不能局限在养殖环节,还要大力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根据自身条件,或发展加工,或发展休闲旅游,既能拓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又能促进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而这也是我们探索的重难点所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吹拂着海北大地,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异军突起,大大小小的创业项目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了尖。

海晏县获批《海晏县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方案》,将建设项目分4大类工程43个项目,重点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直销网点和集散中心、创意农业和科技农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工程、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园区基础设施以及休闲观光旅游等。

加快推进门源县祁连山生态牧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生态牧场、休闲农庄;落实门源泉口镇冷水鱼养殖等特色养殖扶持资金1200万元;累计培育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10家,全面完成了省定的20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任务,并以10家试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载体,正在探索培育草原、民俗、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牧游业新业态……如今,海北州正依托2个国家级、2个省级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不断推进畜牧产业融合发展。

改革,催生了新事物;开放,引来了新理念。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牧民解放了劳动力,让更多的草场休养生息,也延伸出了更多融合产业。今天,海北生态畜牧业行稳致远。

(原标题:【海北州】奏响改革发展“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