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根河市:一片林 一条心 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8-12-05 14:52:4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李玉琢 李新军丨责任编辑:李雯

如何以党的建设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和产业转型、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内蒙古根河市给出的答案是:积极探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快地林党建一体化进程,推进林区转型崛起,创新发展。

一片大森林,养育着内蒙古根河市15万各族儿女。在大兴安岭这片绿色国土上,地方和林业地林共建、一体同心、携手共进,“一片林、一条心、一体化”正日益深入人心。

自林区改革实施以来,根河市积极谋划、勇于实践,探索出“一个机构,三项制度,四项内容”的地林党建一体化工作模式。

这个工作模式的核心是,建立起 “一个机构,即地林党建一体化领导机构;三套制度,即地林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地林党员干部交叉任职制度、地林党建一体化互评考核制度;四项内容,即抓组织、管党员、惠民生、促发展”,以期打破地林之间壁垒,构建起地林党建一体化工作新格局。  

根河市是一座依林而建、因林而兴的纯林业资源型城市,辖区内驻有根河、满归、阿龙山等5个林业局。全市居民人口中,涉林人口占到56%,林业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57.6%。

在根河市内,地、林、铁、电4大系统共存,互不隶属,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这种体制性障碍制约着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5年国有林区改革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商品林采伐全面停止,林区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发展机遇。如何以党的建设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和产业转型、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根河市给出的答案是:积极探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快地林党建一体化进程,推进林区转型崛起,创新发展。

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根河市委书记张洪岩认为,地林党建一体化是搞好团结的抓手,是地区发展的基础,地林齐心协力就能把根河的事情办好,为推动林区改革和根河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6年,《根河市地林党建一体化实施方案》出台。这个方案中,确立了地林党建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地林党员干部交叉挂职制度、地林党建互评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使地林党建一体化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根河市成立了地林党建一体化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全市地林党建工作会议,就林区改革、基层党建、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沟通协商,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林区党建工作。

为创新党组织设置,根河市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隶属关系,灵活划分党建区域,采取企居统筹、片区统筹等模式,先后组建了5个地林联合党组织,将区域内社区、森林管护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党组织最大限度地纳入党的工作范围,形成组织联建、党员共管、政策互惠的新党建工作格局。

根河市整合区域内培训资源,创建地林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党校、一体化培训中心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共同开展地林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地林已联合举办科级干部、后备干部、理论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科级领导、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入党党员及各类人员3200余人(次)。

以前,地方是地方,林业是林业,地林自成体系,鲜有往来。在党建一体化建设中,根河市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开展地林党员干部交叉挂职,先后选派90名地林党员干部交叉挂职,促进了双方互相熟悉彼此工作,转化角色。

地林双方共同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共同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组织文体、娱乐、健身等群众文体活动;共同研究解决信访、维稳、安全等社会和民生领域问题,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在根河市各乡镇街道,地林党建一体化工作多方探索,各具特色。满归地区在构建地林党建一体化的进程中,总结梳理出“十联”工作法,地林双方共同争取“中国森林特色小镇”、创建“红豆小镇”等项目建设。阿龙山地区创建了“五联五共”工作机制,地林双方共同开展帮扶活动,通过政策帮扶、资金帮扶、住房保障等多种形式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耳布尔地区创建了“六联五共”的地林党建一体化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基层党务工作者、积极分子、中青年干部培训,组织地林党员干部共同学习。

在推进地林党建一体化中,根河市不仅仅让工作停留在党建层面上,更是融入服务林业转型和地方发展,共同破解发展难题之中。

按照“党组织服务、合作社搭台”的工作思路,根河市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协会”等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依托特色种养殖产业基地和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协会(促进会)、合作社党组织与林业党组织共建致富平台,通过技术培训、上门指导、免费提供菌种等形式,帮扶林业生活困难职工脱贫致富。

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党支部书记杨学军用“受益匪浅”来形容地林党建一体化带来的变化。“过去林业上是很封闭的,跟地方接触机会比较少。我们要转型发展,就要跟地方的工商、税务、食药监、公路等管理部门打交道,以前协调不好就被贴封条了。地林党建一体化之后,地方给林场转型发展搭建起平台,通过党组织沟通,相关部门上门来先期指导和服务,这让我们的经营更规范,对林业转型发展是很大的促进。”

杨学军介绍,2013年,根河林业局开始打造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得到地方的全力支持。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林”字头放在前面。湿地公园稳定发展,几年间就见着回头钱了。每年夏季游客在3万人次左右,今年从业职工月收入就增加了2000元。

“这几年,市里推进棚户区改造,很多林业职工住进了楼房,一步跨入了小康生活。地林党建一体化,既促进了党组织联谊和林业经济转型,也带动了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杨学军说。

在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有一家由林业职工创办的金达种养殖合作社。这家合作社种木耳、植蘑菇、养野猪,带动着冷极村旅游也搞得红红火火。

这家2013年创办的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种养业带动旅游业,安置林业职工70多人。合作社二代野猪存栏目前达到600多头,每年出栏300多头,主要供给冷极村旅游消费。

金林林场党总支书记张守胜感慨,以前咱们和市里部门也不熟悉,在林场创办合作社和打造冷极村旅游上,金河镇付出了大量心血。创办合作社时,镇党委、政府协调根河市农水局、扶贫办,争取到上级“三到村三到户”90万元资金支持。

2012年底,林场6名职工利用林场的老平房,搞起了家庭游,打造出冷极村旅游品牌。每年冬季,都是市里出资建设雪雕,吸引游客。冷极村经营户原来是旱厕。这两年,金河镇协调市旅游部门,在冷极村安装了7个旅游水冲式厕所,大大方便了游客。

冷极美食人家的经营者张志梅是冷极村最早办旅游的两户林业职工之一,也是旅游厕所的受益者。张志梅说,家里以前是旱厕,游客多有怨言。2016年冬天,市里给免费安装了价值20万元的水冲式旅游厕所,很受游客的欢迎。现在,她家一年接待游客三四千人,收入七八万元,最忙的时候,还得找两个帮工。

合则两利。地林党建一体化受益的不仅仅是林业。

根河市委组织部干部许震表示,林业的党建工作非常规范,地林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地方和林业的干部培训、大型活动、年终慰问等等都合在一起搞,加强了党员之间的沟通,不再林是林,地是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一片林,一条心,一体化”让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进步。

在金河镇镇长松岭的眼中,地方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林业的支持。“金河镇居民中,林业人口占到70%。小镇因林而兴,先有林业,后有地方政府。镇里基础设施就是林业给打的基础,改善、维护工作主要也是林业上做的。镇里的社区活动中心,就是金河林业局提供的活动场所,镇里配备的活动器材。我们是一家人,都有种鱼儿离不开水的感觉。”和松岭有着一样感受的,还有敖鲁古雅乡兽医站站长古革军。他所经营的“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自2007年创建以来,生意一年好似一年。现在,这个景点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左右,敖乡有近20人在这里上班。谈起林业上对他的支持,古革军坦言:“我们平时和林业关系处得非常和谐,就像一家人一样。不说别的,我这个景点所在的地方,就在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的施业区内,没有林业上的支持,哪能开起景点呢。”

(原标题 根河:一片林 一条心 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