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牧仁:甘做扶贫路上的“螺丝钉”

发布时间:2018-11-28 21:28:25丨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丨作者:白敖敏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驻村干部就像脱贫攻坚中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内蒙古通辽市档案局派驻扎鲁特旗乌日根塔拉农场三分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崔牧仁说。

“驻村干部就像脱贫攻坚中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内蒙古通辽市档案局派驻扎鲁特旗乌日根塔拉农场三分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崔牧仁说,“从2015年8月我主动申请驻村扶贫,先后被派驻到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哈布图盖村、巨日合镇巨日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又到乌日根塔拉农场三分场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一句话,唯有尽心竭力,自己才能心安!”

image.png

看到贫困户露出笑容,崔牧仁也由衷高兴

驻村驻心“连”民心

乌日根塔拉农场三分场位于场部西南2公里处,现有常住人口362户856人,耕地7400亩,贫困户81户,低保户25户,五保户4户,残疾人46人。对于这些数字,崔牧仁烂熟于心,这源于他不计其数地入户调查。

“既然驻在村里,就要想办法住进群众心里”,不管是在哈布图盖村还是现在的三分场,崔牧仁每天都会入户走访,深度剖析穷根到底在哪儿。为第一时间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掌握第一手资料,今年5月初,崔牧仁一到三分场就主动走家串户听民声、访民情,一心一意为三分场的发展、为贫困户的脱贫谋计策、出点子、下功夫,逐户制定帮扶计划,确保贫困户都有致富良策,做到一般户走访全覆盖、重点贫困户分批重复访。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智志双扶”,扶起贫困户的脱贫志气、脱贫智力,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市档案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包村工作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并重,先后多次到三分场,跟崔牧仁一起详细了解场情,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就帮扶贫困户脱贫提出意见和建议。

日子一天天过去,群众与崔牧仁的关系更近了,有啥事也乐意与他交谈,让他出出主意、把把关。“崔书记这人随和,没有一点儿架子,特别接地气。”三分场职工齐祥君说。

image.png

image.png

帮助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维修工作

驻村为民“解”难题

 “最近身体怎么样?看病花的钱报销了吗?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解决的。”这是崔牧仁这个月第三次来看望出院回家的贫困户杨喜贵了。

 “上次走之后心里一直惦记,想着一定要帮助老杨解决点实际困难才行。”崔牧仁对笔者说。

杨喜贵是三分场建档立卡返贫户,因病返贫,同时也没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妻子已离家出走,女儿常年外出打工。自家的水浇地外包给别人。2014年他利用“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购买了十多只羊,寄养在别人家里,整天一个人无所事事。

驻村不久,崔牧仁带领工作队走访时发现,杨喜贵家里除了一辆摩托车以外没有件像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有的只是破破烂烂的旧沙发、淘汰的电视机和简易的单人床。

杨喜贵患小脑萎缩症,走道都不稳,说几句话就抱头坐在地上,很痛苦的样子。大家都认为他这是饮酒过多造成的,都习以为常了。有一天驻村工作队和分场两委成员到他家清理平整院子时,见他从早到晚卧床不起,也不吃不喝,大家都很着急,这才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他女儿,送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积水还有其它病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崔牧仁带领工作队员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戒酒,帮助他熟悉党的扶贫政策。还联系爱心企业,为杨喜贵的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购买更换了电视、沙发、家具等生活用品,并从场部扶贫资金中争取1.2万元,为他打了一口水井,解决饮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组织包联单位党员干部来到杨喜贵家开展打扫卫生,送米面、送衣物等志愿服务活动,还为他申请了低保,使杨喜贵深受感动,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崔牧仁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杨喜贵多年在外的女儿已回家陪父亲看病,通过女儿的劝说离家出走的老伴也已回家团圆,并陪伴杨喜贵住院治疗。慢慢地,杨喜贵把酒也戒了,走道也稳多了。

image.png

image.png

 “贫困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让日子越过越好”,这是崔牧仁常说的一句话。

7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候淑芝与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候淑芝本人肢体四级残疾,大儿子是智力四级残疾。家庭主要收入是候淑芝本人的遗属补助金以及两个儿子享受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收入。

“一家3口人,2人残疾,很难想象,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对于这样家庭来说,他们的日子很难,心理也很脆弱。”崔牧仁告诉笔者,在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的时候,帮扶干部们也是格外用心和细心。从旗扶贫办申请到1.8万元的扶贫资金,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决定帮助他们种植特色果树发展庭院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大娘家这俩儿子,有人领着干的话他俩还能干,自己不会干。下一步,让小儿子孙河上科技扶贫培训班,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还得给他们从民政部门再申请点救助金……”崔牧仁为侯大娘家的脱贫路认真的打算着。

同时,针对三分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崔牧仁与分场“两委”多次研究讨论后,采取利益联结模式促进脱贫方式,在农场兴哲合作社入股7.87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13人,连续分红2年,平均每户每年分红1125元,目前已经分红一年。

“崔书记,你给分场办了这么多好事,把老少爷儿们心里想的、没想的,都一件件变成了现实,干脆留下来别走了!”如今,大家见到崔牧仁都喜欢跟他开玩笑。玩笑背后,更多的是群众对他的认可和不舍。“下基层就要俯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做‘外人’,要真正沉下心去,把自己融入进去,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这样才能体现第一书记的价值。”崔牧仁也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三分场的一员。

image.png

image.png

驻村帮村“谋”发展

“抓党建,让农村基层稳下来;促脱贫,让困难群众富起来。”崔牧仁驻村扶贫第一天就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驻村后,崔牧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要干成脱贫这件大事,就要抓组织自身建设,确保‘组织管事’。”在分场场部办公室,崔牧仁告诉笔者,分场领导班子都是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党员管理、党员培训学习、流动党员管理及“三会一课”等多项规定制度化,并上墙公示。

分场老党员、原分场书记刘玉璋说,以前分场里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主要以念文件为主,崔书记来了之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分场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

崔牧仁在三分场的半年多时间里,共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5次,参与人数65余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余件,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作用,让党员们在不断学习中共同为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为了让分场干部坐得下、沉得住,崔牧仁从改善分场场部办公环境入手,协调市、旗两级档案局为分场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各一台,同时配备了会议室投影仪一套、办公桌椅两套等办公用品。

image.png

“在党建方面,我们从崔书记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很多档案管理的东西,都是在他来了以后才规范起来的。”分场党支部委员王中原直夸崔牧仁在档案管理上有一套。

“在崔书记的带领下,分场‘两委’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为老百姓想的多了,干的实事多了,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分场党支部书记付广才自豪地说。

 对于三分场未来的发展,崔牧仁告诉笔者:“通过和分场两委的协商,下一步三分场的发展将立足于农业,组织大家进行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训,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如今,三分场正褪去往日的贫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崔牧仁用真心、真情、真实的工作激情,与分场两委一道,同场工作队一起,带领三分场的贫困户找到了脱贫方向,树立了致富信心。

(文:白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