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脱贫路上的“勤”与“情”

发布时间:2018-11-20 16:59:36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胡日查 高敏娜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阿尔山市委政府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档立卡的575户1398人中,已经脱贫544户1330人。


扶贫政策引人入胜

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路,任重道远。近年来,阿尔山市委政府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档立卡的575户1398人中,已经脱贫544户1330人。按国务院扶贫办反馈的人口基数16083人计算,贫困发生率已经由1.78%下降到0.42%……一个个详实的数据,一套套系统全面的扶贫方案,一本本内容精准的扶贫工作手册,一支支精干过硬的扶贫专业队伍都让我们感受到阿尔山市人民奔小康的铿锵步伐。

如今,阿尔山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成就性进展,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里,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奋发向上、自力更生、乐于奉献的贫困户,他们不等不靠、你追我赶,上演了一场脱贫致富的劳动竞赛,用勤劳双手迎接美好未来,更为阿尔山市营造了脱贫光荣、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近日,笔者走进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贫困户家中,听他们说说脱贫故事、谈谈脱贫感受。

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异地安置小区

杨国祥:不等不靠主动脱贫

11月10日,来到贫困户杨国祥家中时,正巧碰上他的帮扶责任人阿尔山市农业局局长张义华和同事来找杨国祥商量扩大屠宰点的事。“我们要帮你把这个临时屠宰点变为定点屠宰点,整个明水西口地区屠宰量在1000头左右,你的这个产业还是很有前景的。”不大的屋子里坐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杨国祥出谋划策。

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摄影:朱浩宇)

杨国祥今年62岁,以前家里开着商店,日子过的也算滋润。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一家人的希望,不仅32万元的货全部成了灰,还让他欠下许多外债。

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杨国祥把5万元金融贷款入股到友邦农贸有限产业公司,每年拿4000元分红,3万元的产业发展借款则全部投入到了生猪产业中。

“我和儿子的产业发展借款一起用来盖了80平方米猪圈,现在有38头猪,陆续卖了两批,今年还能出栏10多头,刨去饲料和成本,能挣5000多元。”杨国祥说,这两年村里养猪的人多了,他又抓住时机建了个生猪屠宰点。“去年屠宰300头左右,每头猪能挣20元,我还雇了两个贫困户在厂子里打工。”

入冬了,杨国祥的生猪屠宰点马上就要忙起来了,和那场大火后的绝望相比,他觉得现在的日子充满盼头:“今年的收入都要投入到明年的生产里面,我准备扩大猪舍面积,再多养几头猪。”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阿尔山市按照精准施策要求,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下足“绣花”功夫,夯实脱贫基础,确保“家家有产业、户户有住房、人人能脱贫”。

为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自主脱贫,将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无偿为贫困群众提供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和奖励资金,累计发放产业发展借款3090万元、奖励资金76万元,覆盖556户建档立卡户,覆盖率达到96.7%,实现人均增收 2100元。

同时,按照“自愿参与、政策贴息、保底分红”的原则,阿尔山市大力推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鼓励贫困户以5万元贷款作为本金转让给企业或合作社使用,建立合作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融资增效,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双赢。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发放贷款2.71亿元、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138万元。

赤松茸丰收了(摄影:朱浩宇)

王永连:只要肯干就有奔头

每天一起床,王永连顾不上吃饭,先要忙着给家里10多头膘肥体壮的“宝贝猪”喂饲料。王永连家的黑猪长嘴、长毛、个头也比别人家的大,细问才知道,原来她养的是“二代野猪”。“这猪比家猪好养,不挑食,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行情稳。家里的15头野猪过几天准备都卖了,一头差不多能挣4000元。”王永连喜笑颜开地告诉我们。

王永连患有扩张性心脏病,儿子张泽患上抑郁症也已经8年了,每年光吃药花3万多元。为了帮儿子治病,王永连和丈夫甚至把家里的羊和房子都卖掉了。“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日子苦点没啥,只要勤劳肯干,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王永连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除了养殖“二代野猪”,依托庭院和林下独特环境,王永连还种植了1500颗榛子树。“这些树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明年就开始结榛子,一棵树产40斤榛子,按照8块钱一斤收,一棵树能收入320元,这1000多棵榛子树能挣30多万。”

小小的榛子树满载着一家人脱贫的希望,王永连照顾的格外细心。“我每10天都要浇一遍水,冬天怕榛子冻坏了还要给它培上厚厚的土,现在整个村里我们家的榛子长得最好。”王永连一脸满足地说,家里有了产业就有了稳定收入,心里踏实多了。

“家里现在的产业都有特色还效益高,我们家很快就能把贷款和借款还完,孩子病情也开始有了起色,明年我准备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不仅要养羊,还要在榛子树下再养一些鹅,让家里产业更丰富。”说起未来,王永连开怀地笑了起来。

依靠旅游脱了贫(摄影:朱浩宇)

作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和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地区,阿尔山市紧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提出了“全域旅游+五小经济”扶贫新模式,全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村寨,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合作、小劳务的“五小经济”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目前,全市6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通过旅游业实现了增收。

在“三到村、三到户”资金使用上,阿尔山市将资金“捆绑打包”,重点投入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返租式酒店等优势旅游产业项目,通过将资金变成资产入股,转换成为村集体经济,确保村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获得稳定利润分红。据了解,目前全市累计投入“三到”资金1325万元,带动贫困户560户年均增收1000元。

王俊华: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走进贫困户王俊华的家,立刻被眼前干净整洁的场景所惊叹:各种家具摆放整齐,玻璃和地面一尘不染,茶几和柜子上的物品井然有序,就连院子的猪圈里都没有一点异味。

“家里不富裕,这房子多亏了政府危房改造的好政策,我们才住上了新房,收拾的干干净净,这样不仅别人看着舒服,自己住着也舒心。”王俊华笑着招呼我们进屋坐下。

王俊华老伴患有脑出血,是二级残疾,家中里里外外都全靠她自己忙活,虽然辛苦,但王俊华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现在比以前好的多,以前就靠家里的四十亩地,两个人还都有病,负担很重。”王俊华说,被评为贫困户后她没有等靠要,而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支持下,一边学习如何做豆腐,一边准备搞养殖寻找新的创收门路。

做豆腐是个辛苦活儿,每天凌晨两三点,王俊华就得起床开工了。泡豆子、磨浆、煮浆、点卤水……一块小小的豆腐,工艺却极其复杂,王俊华忙活一个早上也只能做出两板豆腐,挣个几十块钱,而她却从不喊苦喊累。

“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和这3万元扶贫借款,我开不起来这个豆腐坊,家里的猪现在也发展到20多头了。今年猪崽已经卖了2000元,年底还能再出栏3头猪,收入3000块钱没问题。”王俊华喜滋滋地告诉我们。

众志成城奔小康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阿尔山市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大力培育脱贫内生动力。下大力气补足贫困群众的思想短板。2016年以来,阿尔山市乌兰牧骑开展文艺下乡活动100余场;开展种养殖、烹饪、月嫂、手工编织等培训近30次、70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评选出“美丽庭院建设巾帼标兵户”“干净人家”等120余户。特别是阿尔山市实施的“六好”家庭评比积分奖励机制,以“红榜”奖励、“黑榜”歇帮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王海江:健康扶贫斩断穷根

“这场病来的太急了,幸亏有这些健康扶贫的政策,我家老头子算是捡回来一条命。”和老伴王海江坐在炕头上看电视的许洪萍回忆起今年正月的那场突入其来的脑梗,至今心有余悸。好在就医及时,手术顺利,在兴安盟人民医院治疗两个月以后,王海江逐渐康复。

“出院一算账,8万多的治疗费用,我们自己只花了5千元,要是在以前早就得卖房子卖地了。出院时候的结算也特别方便,以为要跑很多部门,没想到这么快捷。”王海江感激地说。

接过老伴话茬,许洪萍接着告诉我们,最让他们一家感动的是,因为后续治疗要吃药,村里卫生室每月都会送药上门,“有了这个家庭签约服务包,什么替米沙坦、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都给我们送上门,每次只需要付药费的5%,也就三、四块钱的样子,没事还会来给我们普及健康知识,告诉如何低盐饮食、怎么做康复训练,太贴心了。”

阿尔山市以全民健康全力助推全民小康,2018年共计投入286万元,探索实施了“0、1、2、5、9、10”工程。“0”即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1”即在盟内定点医院就医可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2”即住院医疗费2000元以内,全部报销;“5”即慢病日常用药自付5%,并送药上门;“9”即住院报销达到90%;“10”即10种家庭服务包,对10种慢性病,实行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减贫·惠农保”、大病慢性病补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住院、慢性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7%。

医疗扶贫送健康

自阿尔山市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开展托管合作以来,内蒙古人民医院阿尔山分院也主动参与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体检服务、联合32107部队卫生队等定期为贫困群众开展医疗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借京蒙对口帮扶合作的东风,北京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与天池镇卫生院、西口村卫生室结为医疗协作单位,北京知名中医院鼓楼医院与阿尔山蒙中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设立中医外治法培训基地;东城区卫计委对口支援医疗队17位专家义诊3批次8场,为362名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贫困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金小红:助学帮扶点燃希望

“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以前每到假期全家都为孩子学费发愁,自从有了这个补助,我们两口子觉得轻松多了。”提起教育扶贫给家里带来的改变,贫困户金小红如是说。

过去金小红一家收入只靠几亩薄田种植马铃薯,使出浑身的劲儿,好年景时仅能解决温饱。赶上旱灾之年,本儿都挣不回来。随着孩子读书所需费用的增加,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自打被识别为贫困户以来,得益于兴安盟以及阿尔山市的各项教育扶贫政策,金小红家的孩子上学“不差钱”了。

今年9月份,金小红的女儿何鑫考上了科右前旗二中,正式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活,和她一起“升级”的还有她作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补助。“初中是每年2500元,到了高中,每年补助变成了3000元。”金小红告诉我们,因为是住宿贫困生,每个学期还有625元的生活补助,学校还减免了30%的学费。

“我每天都鼓励孩子,让她认真学习,因为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金小红说帮扶干部告诉她,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学费不用愁。

西口村的孩子们坐上校车去学校(摄影:朱浩宇)

把希望带给每一个贫困孩子,让每一个贫困留守儿童不再掉队,阿尔山市以教育扶贫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阿尔山市委坚持将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累计投入1656万元,深入推进“雨露计划”“扶贫济困、圆梦学子”等助学行动,完成明水镇中心幼儿园、五岔沟学校等5所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解决了1392名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基本上不产生任何费用,教育扶贫领域的补助金额也比较多,而学龄前教育阶段的补助费用相对于实际发生费用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阿尔山市专门制定了兜底保障政策,由市本级财政资金补齐学费差额部分,使32名建档立卡家庭的学龄前儿童实现了免费入园。

此外,随着京蒙对口帮扶的推进,北京二中阿尔山分校挂牌成立,北京二中教育团队已经入驻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全市6所中小学分别与东城区中小学结对协作,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阿尔山基地正式建立,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