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事 匠心为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图什业图皮雕画

发布时间:2018-11-07 20:56:13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樊晶晶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图什业图皮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游牧时期,起初最常见的用途是羊皮地图,后逐渐演变成羊皮装饰画,用于王公贵族装饰寝室。

一把刻刀,一张皮革,低头在皮革上刻划、敲击、推拉、挤压,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皮雕画是游牧文明的缩影,以其多元的文化特征和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延续着千百年来蒙古族古老的文化血脉,其工艺记载了游牧文化的精髓,保留了民俗风情的优良传统。图什业图皮雕青年传承人韩乌日根达来10年与皮雕为伴,兢兢业业守护,传承着内蒙古古老的民族文化。 ——编者

图什业图皮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游牧时期,起初最常见的用途是羊皮地图,后逐渐演变成羊皮装饰画,用于王公贵族装饰寝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革的材质也由羊皮逐渐被猪皮、牛皮替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使得皮具耐用,不易碎且方便运输。早在上千年前,就有了马具、装水的皮囊、皮盒等生活用品。为了美观,牧人们常常在这些皮具上配一些花纹图案,这是最初的皮画。

图什业图皮画的创作题材以蒙古族传统图案和科右中旗特色的传统文化为主,作品如浮雕般的立体效果和冷峻凝重的风格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往往令观赏者感到无比震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图什业图皮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乌日根达来

今年35岁的韩乌日根达来出生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巴音忙哈苏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喜欢画画的他,跟随父亲学习掌握传统皮画工艺。在200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从事皮画艺术创作。与许多80后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同,韩乌日根达来喜欢传统文化,这些在别人眼中的“古董”对他来说却是至宝。

韩乌日根达来说:“我在牧区长大。小时候家里可以接触到一些小唐卡画,马鞍皮具等等,这也可以算是对后来做皮雕的启蒙。虽然周围年轻人也都会出去闯荡,但我更愿意留在内蒙古,做有关民族传统的皮雕。”

韩乌日根达来的双手

图什业图皮画的制作流程大体分为五步。首先是画稿,设计绘制出所制作皮雕画的图案花纹。

第二步,打湿。选用适当大小的皮革,在雕刻前用水适度湿润,使其膨胀变软,增加皮革的可塑性。当湿润的皮革几乎恢复原来的颜色时,便可开始图案转绘。

刻刀线是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图案纹样运用圆头铁笔依图案纹样线条,转绘到皮革上。先描出其轮廓,再描绘其他细部图样,运笔要坚定、有力,如此便能将图案纹样完美地描绘在皮革上,必须随时检查线条有无遗漏。

“皮雕对我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长时间地做雕刻,导致手指变形变硬。有时候会疼痛,不过对于我来说不是事,做皮雕时候不会感觉到疲惫。皮雕是最细致的工作之一,偷懒的话不可能雕得出来,还会浪费皮具。”韩乌日根达来说。

为皮画染色

线条刻好以后,就是第四步,凿刻。敲的时候用软的打敲工具,比如木头、塑料、制作的锤子,过硬的锤子会把刻刀、皮革打坏,刻完之后,图会栩栩如生。

第五步,染色。依设计选用染色方法,使图案纹样栩栩如生。常见的皮革染色法有油染法、糊染法、防染法、水晶染法、干擦法、蜡染法、压克力染等。

图什业图皮画的特点就是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质感强烈。

没有经过染色的真皮是淡黄色的,有些略微泛红,在上色的过程中真皮本身对颜料特殊的融合使得原本的色彩更加鲜明。

历史悠久的皮雕画

经过立体装裱后的图案线条进行了雕刻,产生了特有的浮雕效果,并且画面随内容需要跌宕起浮,与艳丽的色彩相配合,使得造型生动逼真。

皮画精选牛皮等上等全皮(未经过分层)制成,皮质细腻柔软,色调柔和,视觉舒适,质感无与伦比。

韩乌日根达来坦言,现在这个行业的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原创。目前皮雕市场原创还是偏少,大多数人会做更商业、更大众的产品。

图什业图皮雕画

“这种在传统皮革上展现民族工艺技法的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艺术精髓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兢兢业业的守护,才能传承内蒙古古老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我的心愿。”韩乌日根达来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择了一事,便终其一生,大概所有的匠人都是这样,一群貌似普通却身怀绝技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项技艺,所有的风霜裂变都留在了手上。希望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为手工技艺传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