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剧院灯光璀璨,座无虚席。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一带一路•敖包相会”科尔沁民歌大赛专业组、业余组在此进行了最后比拼,来自民歌之乡——科左后旗的四名选手获佳绩:金刚获业余组一等奖,正福等获专业组二等奖,萨如拉、阿拉达日图分别获得业余组、专业组优秀奖,科左后旗获优秀组织奖。
全区首届科尔沁民歌大赛现场
据了解,本次大赛本次比赛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通辽市政府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承办,分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比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1个盟市的17支代表队、230余名选手进入复赛,在10月31日至11月4日的5天时间里进行了激烈角逐。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通辽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民族文化品牌“一带一路•敖包相会”系列文化主题活动之一,是谋划科尔沁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传承和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科尔沁文化,传承民歌艺术,不断扩大科尔沁民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通辽人民的文化自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左后旗选手金刚获业余组一等奖
近年来,科左后旗作为“科尔沁叙事民歌之乡”“好来宝之乡”“蒙古文书法艺术之乡”,充分挖掘丰富的科尔沁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大力实施民族文化品牌工程。唱响“英雄上马的地方”旗域名片,成功举办“英雄上马的地方”区域品牌战略发布会,将歌曲《英雄上马的地方》确定为旗歌, 进一步深化旗域品牌影响力。打造“双合尔•楚古兰”“乌旦塔拉五角枫国际枫叶节”“草甘沙漠旅游节”等文化品牌。2017年成功举办了以“英雄上马,一往无前”为主题的第一届骑手大会并形成旅游文化品牌。
科左后旗选手金刚(中)在领奖台上
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旗域内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建立完整的保护体系。共搜集整理在当地诞生或广为传唱的科尔沁民歌111首,结集出版了《蒙古族民歌》一书;依据达那巴拉传说拍摄了 8 集电视连续剧《达那巴拉》,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马具制作工艺、好来宝、科尔沁蒙医正骨、科尔沁叙事民歌、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文书法被列入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合尔•楚古兰”“蒙古族四胡音乐”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不断丰富群众民族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2017年旗乌兰牧骑、文化馆下乡演出240余场次。民间艺术团发展到352个,开展民间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旗图书馆、文化馆、僧格林沁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送图书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百团千场文艺展演”“农牧民文艺汇演”“民歌演唱会”“民乐演奏会”“好来宝聚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科左后旗代表队
科左后旗获优秀组织奖
科左后旗选手在演唱
(文:赵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