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新成立的马术俱乐部于今年8月初开业了。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推进马文化旅游的核心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近9亿元,建成高标准的室内外赛马场及马术学校、马文化演艺厅、马文化博物馆等设施,具备马匹饲养繁育、大型赛事举办、专业人才培养等功能。
今年夏季以来,景区推出的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已连续上演130多场,成为今年锡林郭勒草原旅游的新亮点。从千里草原万马奔腾的雄壮到舞台上气势磅礴的《蒙古马》演出,如今,游客来锡林浩特不仅能策马扬鞭感受草原的辽阔和壮美,而且能品尝到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马奶制品,还能体会到专业马术运动员高超的赛场竞技及马文化的厚重。
2010年,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都。此后,该盟依托丰富的马文化资源和马产业发展基础,提出围绕马文化旅游、马竞技、马产品生产等方面布局的现代马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提升中国马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作为中国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始终围绕建设中国马都,致力于现代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区、中蕴马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承办国内外马术顶级赛事,推动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转型发展,有力提升了草原旅游的号召力,打造了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今年盛夏时节,在中国马都核心区隆重上演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马术大赛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眼球的一件盛事,更为重要的是调动了当地牧民养马、赛马的积极性。在今年的马术大赛中,参加选手一共为400多人,当地牧民选手占到60名。北京金马文化发展体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金波认为,当地牧民踊跃参与大型赛事,不仅拓展了马产业,更是弘扬了蒙古马精神。他说:“马上拾哈达、绕桶比赛等项目都有牧民选手夺得奖牌,这不仅为游客展示了马背民族的骁勇,更是体现了蒙古马的价值。这也是中国马都这一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所拓展的增收新渠道。”
除此之外,“中国马都大赛马”活动,中华民族大赛马、“中国马会杯”速度赛马大赛、全国青少年马术夏令营和青少年马术赛事、“义合杯”速度赛马会、“中蕴杯”国际马文化摄影那达慕等大型马术竞技赛事活动,形成多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赛事体系,打响了中国马都赛事品牌。
53岁的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巴特尔,一家三代人都喜欢马。别看他家的马匹数量不少,一到旅游黄金季,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家的大部分马匹用来为游客体验骑马游草原,一小部分当赛马驯养。”巴特尔说。近几年,由于中国马都核心区的带动,他一家人过去的纯爱好如今变成了能赚大钱的产业,年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同时,还能为弘扬马文化做出贡献,这让他感觉非常满意。
发展现代马产业要有人气,更要有内涵。今年,锡林郭勒盟还加大对马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马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项目,延伸马产业链条。牧民们除养马搞旅游、赛马拿奖金外,还把目光瞄准了另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马食品、保健产品产业。
这一段时间,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副总裁冯敏一直在为马奶饮品的年底投产忙碌着。她告诉记者,企业投资3.5亿元,科学化、标准化推进马乳饮品、马油洗护用品、马肉食品等6大类精深加工项目。今年8月,企业率先向市场推出3款马奶饮品,受到市场欢迎。而企业选择在锡林浩特落户,看中的就是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养马氛围。
当下,中蕴集团马产业园项目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预计到今年12月,马奶饮品生产线全部投产。同时,企业马奶原料基地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有12家合作社、200户养殖户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以保持生态平衡,开发马匹市场价值为导向,带动旅游业、育马业、驯马业、体育产业、饲料业发展,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将马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产业。锡林浩特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树娟介绍说,在今年旅游热季,锡林浩特市旅游接待人数300万左右,同比增长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马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该盟西乌珠穆沁旗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阿巴嘎旗黑马文化节都成为响当当的文旅品牌,东乌珠穆沁旗建成了第一家马肉产品生产线。目前,锡林郭勒盟组织成立马业协会(合作社)137个,加入协会会员6352人,马匹29080匹。马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基本上覆盖全盟,为做强做大马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计划到十三五期末,锡林郭勒盟马匹存栏数由当下的28万匹繁殖到30万匹左右,马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吸纳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初步建成现代马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