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阿拉善双峰驼(采访对象供图)
桑德格举起手电、拎着奶桶,走进驼圈,耳边传来骆驼们悠长的呼吸声。笼罩着巴丹吉林沙漠的夜色尚未散去,与手电光辉映的,只有满天繁星。
45岁的桑德格家住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沙布日台嘎查(村)。他轻声呼唤着“特吉布里”,一峰9岁的母驼从驼群中走出。每天,桑德格都是从特吉布里开始他的挤奶工作的。
“特吉布里在蒙语里是‘家养’的意思。它是我从小用奶瓶喂大的骆驼,和我最亲,每天的产奶量也最大。”桑德格说。
桑德格家祖祖辈辈养骆驼。但此前,养骆驼主要为了卖驼绒和驼肉,牧民们没有挤驼奶的习惯。今年年初,在当地政府发展驼产业的号召下,桑德格从蒙古国请来驯驼师驯化母驼产奶。
每天凌晨,桑德格和挤奶工用近2个小时为家中的25峰骆驼挤奶,再开车将新鲜的驼奶送到沙漠之神公司出售。
骆驼养殖合作社使用机器挤驼奶(采访对象供图)
成立于2014年的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内蒙古第一家驼奶制品加工企业。公司以每斤20元的价格向牧民收购驼奶,加工成液态奶、驼奶粉、驼奶皂,通过600多家代理商销售至全国各地。
公司总经理冉启伟说:“养一峰骆驼,一年产绒最多卖几百元,现在卖驼奶一年至少能挣六七千元。”
骆驼曾是沙漠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野双峰驼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阿拉善盟则是双峰驼的主产区之一,被称为“中国骆驼之乡”。随着现代交通日渐发达,加之骆驼的养殖效益低,阿拉善盟骆驼数量从1982年的25万峰骤减到2003年的5万多峰。
近年来,以驼奶产业为代表的驼产业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沙漠中重现驼峰连绵的景象。2017年,阿拉善盟的骆驼存栏量增加到12万峰,占中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可达15万峰。
阿拉善右旗旭辉骆驼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2016年成立时只有170峰骆驼,如今已有370峰。合作社理事长谢海兵曾是企业白领。他的父母都是养驼人,希望儿子能回家继续养骆驼。
2014年,32岁的谢海兵辞职返乡。但他没有因循传统散户放养,而是尝试用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养骆驼,“我们用科技支撑规模化养殖,提高了骆驼质量和驼奶产量。”
牧民正在套骆驼(采访对象供图)
谢海兵介绍,合作社在骆驼产羔时会进行集中管理看护,减少驼羔死亡率,去年合作社生产的80个小驼羔只有1个夭折。合作社还为产奶的母驼以科学配比进行补饲,并且使用机器挤奶,平均产奶量和挤奶效率都分别提高了一倍。
得益于规模化养殖,旭辉合作社每日可获得驼奶100多斤。合作社已注册“驼城故事”的商标,准备在骆驼养殖规模足够大以后,建立工厂生产巴氏消毒驼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016年,阿拉善右旗还在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建立了双峰驼基因库。科学家们以此为依托,开展双峰驼功能性基因研究以及提升驼绒、驼肉品质的实用性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希望能增加双峰驼的数量,同时使其品种变得更优良。”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