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广播站办书屋:韩吉日木吐以梦为马活出别样人生

发布时间:2018-10-25 22:14:5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利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留着一头文艺工作者的“标志性”长发,操着一口主播腔的蒙古语,干着别的农民似乎干不成的事儿……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宝日勒岱嘎查村民韩吉日木吐不安于田间地垄,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出了别样人生。

留着一头文艺工作者的“标志性”长发,操着一口主播腔的蒙古语,干着别的农民似乎干不成的事儿……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宝日勒岱嘎查村民韩吉日木吐不安于田间地垄,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出了别样人生。

未能完成学业是韩吉日木吐至今心里最大的遗憾。1989年,17岁的他因为家里经济条件限制无奈辍学,但即便农活儿重压在肩,也始终坚持读书学习提升自我,因此被乡亲们称为“毕其格台(有文化的)庄稼人”,他也老是做一些“文化人”做的事儿,让乡亲们津津乐道。

在“安达书屋”认真看书的韩吉日木吐

自办广播站:终圆儿时播音梦

天气预报、蒙古语新闻、胡仁乌力格尔(蒙古族说书)、科尔沁民歌、蒙古语幽默小段子……几乎每天早上,宝日勒岱嘎查的村民都能从大喇叭里听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广播的就是村民韩吉日木吐,2004年,他自己出资购买了话筒、音响、碟片等设备,并在自家院子里安装了高音喇叭,办起了“科尔沁之声”广播站,他家地理位置佳,广播一响,在院子里干活的村民都能听到。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就有个收音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听广播,别的小孩子都在外头玩耍,我每天的娱乐项目就是听广播,然后记下来学那些主播说话,我的梦想就是当播音员。”这就是韩吉日木吐自办广播站的初衷。

起初,非科班出身的韩吉日木吐在播音过程中遇到了语言不规范、发音不准、语调生硬等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灰心,闲时在家听着广播一遍一遍学习、揣摩播音员的声音、语调、发音,一有机会外出就买各种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在理论和实践环节他始终以专业播音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几年的播音实践,韩吉日木吐俨然成为了“专业主播”,村里办喜事都叫他当主持人,他也卖力,主持、唱歌、讲乌力格尔,使出浑身解数给村民主持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如今,他的广播室办得有声有色,村民最初觉得耳朵“膈应”,到现在几天听不到广播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他也成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部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通讯员。

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成了电脑、电脑成了电视、电视成了摆设,而作为比电视还老的传统媒介,广播的听众正在逐步流失。这个现实愁坏了热爱广播的韩吉日木吐,他想呼吁人们不要忘记陪伴他们长大的广播,便顺应当前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把“科尔沁之声”广播室搬到了微信上,他创建了一个广播听众群,群成员是来自区内外各地的蒙古语广播爱好者,他每日在群里播报身边见闻、蒙古族传统文化以及各类蒙语广播资源,让异乡的同胞缓解乡愁,让身边的朋友不忘民族文化。

“科尔沁之声”广播坚守传统民族文化14年,也见证了韩吉日木吐不变的初心与梦想……

自办书屋:助力乡亲“智”富

韩吉日木吐是个“书虫”,坚信读书能改变一个人,因此一有机会去书店就买书,到2014年,他家里就有了800余本书。近几年,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而有一部分喜欢读书的农牧民苦于没有书籍资源也甚少读书。闲不下来的韩吉日木吐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为村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出一份力?经过多天的“头脑风暴”之后,他决定自己建个书屋,免费给村民提供阅读平台,通过推广阅读帮助村民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韩吉日木吐的“安达书屋”

办书屋需要场地,家里没有多余的地方放书架摆桌椅,就得新盖个房子,可盖房子是个大事儿,手里没有“财政大权”的韩吉日木吐没敢把想建书屋的想法告诉爱人高红兰。说来也巧,高红兰正好跟他商量想盖个20多平方米的车库,他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便开始“鼓动”妻子盖个大一点的房子当仓房用,高红兰哪知他心里的“小九九”,在他的“忽悠”下花了3万元盖了个60平方米的板房。后来,韩吉日木吐“先入为主”占下了板房,车库仓房都没了,变成了如今的“安达书屋”。

房子有了,但书还太少,他觉得自己那800本书远远不够,便联系各方朋友让他们帮忙宣传。《通辽日报》蒙古文版刊登了这个消息,他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为书屋求书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和朋友们的关注,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书籍让原本空荡的小屋充满了书香。“内蒙古蒙古语卫视‘喜鹊踏枝’栏目一次性赠送了600多册图书,原来在《通辽日报》的阿拉都日图捐了100本书,还有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主持人阿丽玛也赠书了……”说起给书屋捐书的热心朋友们,韩吉日木吐如数家珍。他感恩这些给书屋捐书的朋友们,因此将书屋命名为“安达书屋”。2014年9月,在简单的装修过后,书屋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安达书屋”共藏书10000余册,涵盖政策、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科技、卫生等几大类。他又自费订了《通辽日报》蒙古文版、《娜荷芽》《少年时报》等5种报刊杂志,杂志刊物共有2000余册。书屋创建后,他们全家为本嘎查170多户农牧民发放《致农牧民阅读倡议书》,倡导农牧民们来书屋免费读书;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还在村民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评选优秀农牧民读者颁发奖品。农闲时节无“闲农”,村民不仅备春耕时到书屋查资料,农闲时也常常来到“安达书屋”借阅图书,甚至还有20余名邻村的读书爱好者常从书屋借书,放假归来的孩子们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

“安达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填补了偏僻乡村的文化资源空缺,为想要致富的村民种下了“智”富的种子,为上学的孩子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活出“名堂”:不负光阴不负己

“人生在世,不论生活在哪里,都要活出个名堂来,才不白走这一遭。”这就是韩吉日木吐爱“折腾”的原因。

他多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硕果累累,摆满书屋各个角落的奖状证书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科尔沁之声”广播和“安达书屋”自创建起到现在,先后接受中央蒙语广播、内蒙古蒙语卫视、《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生活周报》《民族画报》《通辽日报》、通辽广播电台、科左中旗电视台等各级媒体采访报道。2007年,韩吉日木吐获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使用蒙语文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科左中旗学习使用蒙语文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12月,获通辽市雅巴干乌格尔一等奖;2016年,获通辽市民歌好声音一等奖;同年获得自治区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称号;2017年3月份参加通辽市公益活动大赛获得“最佳影响力组织”称号,通辽市委宣传部将其命名为“正能量工作室”;2017年4月,获得通辽市级十佳阅读组织称号,同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级“书香家庭”称号……

当过老师、当过村会计、当过村委会主任,现在当着农民、当着歌手、当着“主播”、当着图书屋“馆长”、当着政协委员……在这么多身份标签背后是一颗“不安分”的心,因为梦想的督促,韩吉日木吐活出了多彩的人生,就如他的人生信仰,不负光阴不负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