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塞北粮仓”的智慧仓储“黑科技”

发布时间:2018-10-16 16:46:58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李国栋 侯乐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走进祖国正北方的“塞外粮仓”——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近距离体验“藏粮于技”的智慧仓储“黑科技”,感知国家粮仓如何服务国家粮食调控、科学安全储粮。

“世界粮食日”前夕,记者走进祖国正北方的“塞外粮仓”——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近距离体验“藏粮于技”的智慧仓储“黑科技”,感知国家粮仓如何服务国家粮食调控、科学安全储粮。

中央储备粮呼和浩特直属库的一座座粮仓(摄影:李国栋)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分支机构,负责管理内蒙古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和直属库。目前,内蒙古分公司在自治区11个盟市设有14个直属库、36个分库和1个粮油质监中心。

据介绍,分布在直属库、分库所有仓房和库区重点安防部位的数千个智能化高清摄像头将粮仓的影像全部记录存档。“全覆盖”的智能监控系统不仅让储粮管理有迹可循,也提高了粮库工作效率。近年来,中储粮在全国的直属库和分库建设了智能化粮库系统,实现了从粮食入库、扦样、检斤、化验、结算、出库、安防等各环节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中央储备粮呼和浩特直属库一座粮仓的一角(摄影:李国栋)

实现储粮“看得见、管得住”关键要靠科技作保障。在智能化粮库系统的显示大屏前,各个标准仓电子档案让粮食仓储、出入库报表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以来,中储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辖区累计投资16亿元,新增有效仓容(罐容)122万吨,维修改造增加有效仓容33万吨,完成科技储粮和智能化粮库建设仓容310万吨、仓房保温密闭改造仓容176万吨、内环流控温技术改造仓容131万吨、烘干塔智能化节能改造14台。这些投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辖区仓储设施条件,储粮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安装在粮仓内的智能化高清摄像头(摄影:李国栋)

按照国家规定,小麦的保管年限是5年,玉米和稻谷的保管年限是3年。粮食存放这么长时间,如何保证它们能真正成为百姓碗里的“放心粮”?

“粮食温度升高,品质变化就快,因此保持仓房、粮食相对较低的温度就成为保障储粮品质的重中之重。”据介绍,内蒙古地区新收购的粮食通过烘干、整理后,一般都会选择在冬季入仓。中储粮结合内环流控温储粮、智能通风、空调控温储粮新技术,在保证仓房保温气密性前提下,利用“冷心”确保仓房中下部的粮食常年保持非常低的温度。

  粮仓内的测温电缆(摄影:李国栋)

此外,仓房内和粮食下面都分布有均匀的测温电缆,仓房和所有粮层的温度都会通过数据线实时传送到智能储粮中心控制室,保管人员可以随时观察仓温和粮温的变化,从而保证了粮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