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多方发力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8-10-16 11:46:25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丨作者:云艳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自治区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10月17日是第5个全国“扶贫日”。昨日,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自治区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今年自治区在“扶贫日”期间将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对全区150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开展“增强四个意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建功立业”巡回演讲活动;组织乌兰牧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慰问演出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宣传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好典型、好故事;在全区开展争当“脱贫之星”活动,通过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模范人物教育身边的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据介绍,近年来,自治区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6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自治区31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2015年以来,26个单位共派驻帮扶干部93名,相关领导赴各地区调研考察1409人次,直接投入财物3.3亿元,帮助引进各类项目141个,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约26亿元。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助推了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

自治区定点帮扶是由自治区直属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兴安盟和乌兰察布市。据统计,自2016年第三轮自治区直属单位定点帮扶兴安盟工作启动以来,帮扶单位厅局级领导深入帮扶点调研560余次,累计投入资金8.48亿元;2015年自治区直属单位定点帮扶乌兰察布市以来,共投入各类资金9186万元。定点帮扶工作的开展,帮助贫困户发展了特色产业,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蒙扶贫协作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今年以来,京蒙扶贫协作力度明显加大,在资金投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帮扶资金大幅度增加。北京市财政安排的帮扶资金由上年的2.5亿元一次性增加到9.3亿元,到2020年将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9.75亿元用于扶贫协作。北京市63家企业到内蒙古投资,15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251家企业直接参与产业扶贫和“万企帮万村”行动。北京市的60名干部在内蒙古挂职,内蒙古的73名干部赴京挂职,同时北京市16个区还派出40名科级干部到31个国贫旗县扶贫办挂任副主任,直接参与对口旗县的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计划建设的223个项目中,已开工180个,年底可全部完工,覆盖768个贫困嘎查村、2.6万贫困户、5.9万贫困人口。

此外,近年来自治区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工作方面也持续发力,目前全区有36.5万贫困人口进入产业化链条,8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70%以上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及建设任务安排到了57个贫困旗县,累计为1.1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公益性生态护林员岗位。2016至2020年,计划搬迁16.8万贫困人口,10.6万人已搬迁入住。今年计划搬迁4.93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418个,87%的项目已开工建设。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条龙的资助体系,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8个国家连片特困县扩大到31个国贫旗县,从2017年起给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人每年1万元资助。全面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大病救治比例达到96.4%,签约服务慢病贫困患者30.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覆盖全部贫困人口。

自治区还加大了贫困户住房保障力度,今年已投入4.5亿元补助资金,计划完成2.2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1.9万户,剩余9100户明年全部改造完成。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将37.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16.4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为4.6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截至目前,“万企帮万村”活动中,共有576家企业与1298个嘎查村结成对子,计划实施1272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使2.3万户、6.5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其中,产业帮扶投入3.94亿元,帮扶贫困群众4.23万人;技能帮扶投入298.8万元,帮扶困难群众2637人;投入7675.4万元,解决就业4718人;组织企业以各种形式公益帮扶投入4924.2万元,2.13万人受益。

(原标题: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多方发力成效显著 26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内蒙古 落实项目资金约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