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县:“三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10-14 19:19:3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把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围绕,“三色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稳定增收,实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多赢”。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把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围绕“三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4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构建“村、企、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稳定增收,实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多赢”。

“金色”产业打响传统产业高端品牌

开鲁县积极把“黄金玉米带”地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把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走城乡统筹、工业带动农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耕地26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140万亩,年产30亿斤。吸引了华曙、玉王、开封制药、圣雪大成生物、华北制药等20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集聚,现有产品160个,全部达产年可转化玉米50亿斤,产值达270亿元、利税50亿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就业6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26000元。

目前,开鲁县已具备打造全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基地的条件,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集群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迈进,打造世界最大的土霉素系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获得更多产业增收。

“红色”产业打响优势产业优质品牌

开鲁县享有“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全国县域种植面积最大,规模化种植60万亩,达到了农民人均2亩的规模、亩效益2000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年来,该县把红辣椒种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发展优势,变玉米一统天下为玉米、辣椒平分秋色,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路。

据了解,开鲁县红辣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栽、收、销、加”整个产业链条都有广泛的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共有红辣椒种植销售合作社67个,精深加工企业15家,每年参与产业链条就业5万余人次,实现人均年增收6500元,30余种产品行销全国。今后将把红辣椒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种子工程”,加强10万亩标准化溯源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红干椒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一手抓精深加工,推进晶山、蒙椒都、红源祥、人禾斋等企业新产品研发,加快“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引进,促进红辣椒产业从出售原料向研发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高端方向发展,让“红映开鲁、辣香天下”的品牌享誉全国。

“绿色”产业打响特色产业生态品牌

开鲁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走绿色富民强县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富民,从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出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瓜果药蔬特色种植和牛羊养殖,种植青贮40万亩。集中精力壮大肉牛产业,依托伊赛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和雨田100万头牛交易市场,带动建设5个万头肉牛育肥和3个万头基础母牛繁育基地,发展100个“牛联体”,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基础母牛达到30万头、肉牛30万头,实现农牧民人均2头牛的目标。针对肉鸽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特点,加大肉鸽产业培育力度,推进10万对扶贫鸽养殖基地建设,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是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实施200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实现节水、省力又增收,亩均节水100方、增收370元;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发展林果加工产业,建设经济林基地70万亩,实现农牧民人均2亩果林、亩均增收6000元。

三是坚持发展能源经济富民,依托深能北方能源2.5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带动1003户贫困户年均分红3000元。今后重点推进1.2万千瓦村级光伏供暖项目,惠及全部嘎查村,每村年均增收1.5万元。

依托“三色”产业,开鲁县建年来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农牧民增收为根本,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11大类47项举措,组织精兵强将集中攻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1002户、34768人,降至2017年底的1553户、3614人,贫困发生率由10.4%降至1.07%,积极做优做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开鲁县委书记赵长勇表示,该县突出造血功能,实现扶贫产业高效益。发挥种植业发达、养殖业兴旺的农业大县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做好扶贫大文章,提升扶贫产业效益,让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有产业、无劳动能力的有分红”。通过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带贫减贫机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方努力下,该县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5400万元,委托洪泰集团发展养牛产业,使全县54个贫困村年均产业收入9万元以上,已有49个村脱贫出列。鼓励发展、壮大肉牛、肉羊、肉猪、红干椒和果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发放无息和贴息贷款10.7亿元、免费提供生产资料,让每户都有1至2个产业支撑,使594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与牧原、华曙等7家企业合作,累计投入资金1.64亿元,扩大推广“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入股分红、托管代养、资产收益等方式,解决4366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问题。

同时,开鲁县突出长远长效,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立足后三年,着眼三年后,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同谋划,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市场需求产业、金融支持产业开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入库了一大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前景好、效益高的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支持伊赛和洪泰集团两家扶贫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万头育肥牛基地5个和万头基础母牛基地3个,流转土地8万亩进行青贮,通过提供生产服务、就业岗位和紧密利益联结实现贫困户增收;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发展10万对肉鸽产业,建立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促进贫困户增收。依托红干椒、无公害蔬菜、经济林、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让2450户贫困户融入到产业之中,实现与一般农牧户同步致富达小康。

几年来,全县共整合涉农涉牧资金5.39亿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同时在发放、使用扶贫资金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渠道不变、打捆使用”的原则,建设养殖场、蔬菜大棚、扶贫车间等扶贫产业基础设施,通过出租或入股模式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享受租金收益或股金分红,将资金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实现资金零风险、效益最大化。

 此外,开鲁县还突出工作创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募集资金设立14个精准扶贫“爱心超市”,为1553户贫困户兑换了120万元的生活用品。针对“因婚致贫”“子女不赡养老人”等现象开展赡养费执行专项行动,发现和处置不赡养老人案件60起,拘留16人,使320户想通过与老人分户让老人成为贫困户的家庭主动放弃贫困申请。对因病、因灾和意外事故等造成致贫、返贫倾向的一般农牧户,通过产业贷款贴息、医疗救助、技能培训等措施予以扶持,彻底阻断贫困路径。

未来,开鲁县将进一步聚焦脱贫“摘帽”,坚持精准方略和目标标准,一鼓作气、齐心协力、尽锐出战,以必胜的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供图:通辽市委组织部侯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