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位院士为创新内蒙古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18-09-25 19:49:37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白莲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全区共批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60家,累计引进院士163人。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促进自治区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和培育企业创新人才、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仲秋时节,站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苗木基地的观景台上,6000亩樟子松、云杉等种苗郁郁葱葱,满目苍绿色与四周空旷荒凉的土地形成强烈对比,让人瞬间置身于森林氧吧之中。

“在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依托林业生态,今年我们柔性引进尹伟伦院士团队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致力于种质资源收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公司生态建设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指导。”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提起院士,第一时间让人联想起“高大上”“高精尖”等词汇,自2008年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建成以来,全区各领域的院士工作站成了“航向标”“核动力”,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是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自治区科协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带动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与引进,进一步加速成果转化,引领全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合作,“科技花”结出“产业果”

“我家种了胡萝卜、尖椒、洋葱等蔬菜,平均每亩收入快上万元了。”这两天正是冷凉蔬菜集中上市的时候,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村民张效玲笑着对记者说:“我家20多亩地,今年都丰收了!”

过去,气候寒凉是乌兰察布市种植业的短板,而如今,许多像张效玲一样的农户通过冷凉蔬菜种植,走上了小康之路。这背后依托的“秘密武器”,就是成立于2012年的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牵头,建成后便承担起科技部“十二五”冷凉蔬菜重大项目的试验示范任务。

引进示范马铃薯、玉米、杂粮杂豆等新品种300多个,试验示范机械化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生物肥料、标准化栽培、气流循环增产等新技术新材料160多项……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不仅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更取得了产业支撑的效益成果。

如今,以“科技引领、核心示范、整村推进、辐射带动”为思路,乌兰察布市强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冷凉蔬菜逐渐实现基地化集约式经营。“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帮助企业明确战略发展方向,还在研发、引进示范新品种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彻底解决了冷凉蔬菜籽种依靠进口的局面。”工作站负责人关慧明告诉记者。

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只是自治区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一例。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利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这块高地,借力、借智、借势助推顶层设计、产学研发展、人才培育和品牌影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培养集聚人才,打造创新发展强引擎

建立国内首个大规模蒙古族人群呼吸疾病生物标本库;发表百余篇论文,申报国家专利1项;开展新技术13项,创造经济效益194.7万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吸疾病院士工作基地2014年建成以来取得的成绩。

4年来,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王健博士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在呼吸疾病领域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在院士专家团队帮助下,该院呼吸科从整体上提升了临床诊疗能力及科研水平,取得了在自治区呼吸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带动全区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呼吸疾病诊疗水平的能力提升。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自治区呼吸疾病院士工作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高笑宇告诉记者,“在院士专家团队的带动下,我们实行了人才引入机制,开始关注本土人才,培养打造我们的研发团队。”

目前,平台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承担科研项目30项,参与国家级多中心合作项目6项。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内蒙古领先学科。2016年,院士基地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团队。

借力发挥,激发创新内生力

依托院士专家团队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的影响力与竞争优势,激发创新的内生力,才能为发展带来新动能、新希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金武龙教授说:“把院士引进来,借智聚力、借梯登高,更要借力发挥——打造创新平台,吸引、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增强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颌面头颈外科院士工作站建成1年来,摸索出了独到的建设管理方法,推进院士工作站载体建设。工作站现有进站研究专家11名,其中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国内知名专家9名。以院士、专家为依托,以各医学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项目为纽带,以提高各专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在与院士的合作中,该院强化内引外连、合作创新。

依托院士专家,采取技术咨询指导、人才交换培养等方式,上下联动,与全国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培养了自己的人才队伍,激励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提升了该院医学专业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和组建专业团队,提高专业整体水平,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该院还加入了由张志愿院士牵头的国家级课题TPF诱导化疗治疗晚期口腔癌临床研究,使该院颌面头颈专业有机会同国内一流临床队伍一起参与研究,为提高治疗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该院颌面头颈外科是自治区领先学科,也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口腔科学是校级精品课程,也是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开设的12个类别的临床专业在诸多领域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在临床教学方面,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诊治,以头颈颌面肿瘤、颌面创伤及组织缺损修复为重点,成为自治区同类专业收治住院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综合实力最强、学术水平最高的头颈颌面部疾病诊治中心,其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

“进站院士团队不仅为我院各专业就地解决现实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更重要的是为特定专业领域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指明方向,使各医学专业建立新的研发机构,提高整体水平,为学科发展、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金武龙说。

筑巢引凤,拓宽引智渠道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建设院士工作站是借力扬帆、高端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将有效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品升级,提升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院士专家站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明确了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的各项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大力引进区外院士高端智力,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2011年起,自治区组织部、科技厅、科协持续为院士工作站进行资金补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全区共批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60家,累计引进院士163人。在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上,自治区科协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邀请院士、项目对接、跟踪服务等工作中力求做细做实,精心服务,并在建站后持续加强工作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相关制度,为更好地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提供精准高效的“店小二”服务。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院士专家的沟通联系,不断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助推自治区人才新高地建设,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促进自治区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和培育企业创新人才、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会继续为企事业单位和院士专家牵线搭桥,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搭建人才向一线集聚的智慧平台,为自治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内蒙古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