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剪:巧手剪出美丽丰收画卷

发布时间:2018-09-23 09:50:00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李国栋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除了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赵大剪还有多个身份——妇女培训班授课老师、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剪纸艺术馆馆长、剪纸合作社带头人。

9月的一个周末,赵大剪文化大院内游人如织。一位游客端详着双手翻飞正在剪纸的赵大剪问:“大姐你剪的是什么?”赵大剪说:“农民丰收节快到了,我剪一幅丰收图。”十分钟功夫,赵大剪徐徐地摊开剪纸,一幅丰收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指着丰收图,赵大剪给大家讲解:“两个丰字剪在两穗成熟的玉米上,寓意着丰收;周围有四个小孩围着玉米,面带丰收的喜悦;底部剪了四个金色的大南瓜,南瓜上面有两朵牡丹,代表富足吉祥。”

“太形象了!”周围游客无不啧啧赞叹。

年过六旬的赵大剪本名赵美玲,是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农民,由于一双巧手能剪出农村的一草一木、民俗乡情,乡亲们都叫她“赵大剪”。

赵大剪说,她从小看着奶奶、姑姑、左邻右舍大婶大妈剪窗花长大。14岁时,第一次看到更为繁复的剪纸艺术,就从心底爱上了这门手艺。

结婚后的赵大剪要伺候公婆、抚养儿女、种田务农、养猪喂鸡,过一个地道的农妇生活。白天没时间,她就晚上熬油点灯,把白天看到和想到的景象画一画、剪一剪。赵大剪说:“我拿起放下,好几次想放弃,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因为我太喜欢剪纸了,如果这门手艺失传,太可惜了!”

2008年初的一个晚上,赵大剪和老伴追忆过去的苦日子,突然间灵光乍现:“我为什么不把农村几十年的变化剪出来?”于是,一幅历时两年、长达140米的《农民纪事图》就此诞生。

这张《农民纪事图》涉及了中国农村从土改分田到包产到户、从老牛拉车到现代化耕作等几十个场景,刻画了2080多个人物、365多头(只)马牛猪羊、331只飞鸟、182辆车、178间房屋。在赵大剪的《蒙古历史文化图》《中国好运图》《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人物肖像》等众多剪纸作品中,她最满意这幅《农民纪事图》。这幅作品还被选中参加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展示,受到中外人士赞赏。

2011年,赵大剪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2013年,赵大剪在东海心村建成600平方米的剪纸作品展厅,展出500多幅原创作品。接着,她在自家的鱼塘前建起了赵大剪文化大院,新增20平方米的创作室、260平方米的排练室。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学习,还可以采摘、垂钓、品尝农家饭。

除了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赵大剪还有多个身份——妇女培训班授课老师、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剪纸艺术馆馆长、剪纸合作社带头人。从一把剪刀开始,赵大剪用50年的岁月,剪出了一幅塞北农村的美丽丰收画卷……

赵大剪拿出一张红纸,找齐、对折、用剪刀劈开,准备创作一幅《丰收图》(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在创作一幅《丰收图》(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在创作一幅《丰收图》(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创作的《丰收图》将完工(摄影:王宇)

  观众观看赵大剪现场创作《丰收图》(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向观众讲解她刚刚剪好的《丰收图》(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展示现场剪出的《丰收图》(摄影: 齐超)

图为赵大剪的剪纸作品《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农民纪事图》局部照片(摄影:齐超)

赵大剪在展示她的民族题材剪纸作品《昭君出塞》(摄影:李国栋)

赵大剪将剪纸和竹编技艺结合,创新了剪纸形式(摄影: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