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宣传部长李莉:八举措强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发布时间:2018-09-19 18:20:3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19日,内蒙古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召开,通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莉在会上发言,介绍了通辽市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八项举措,强力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文明乡风的通辽实践。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中国网9月19日讯(记者 王金梅) 19日,内蒙古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召开,通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莉在会上发言,介绍了通辽市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八项举措,强力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文明乡风的通辽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李莉说,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新理念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彰显农村牧区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李莉介绍,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加快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着力补齐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短板,加大农村不良风气整治力度,焕发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

以下为李莉发言内容摘编:

特色产业奠基础

近年来,通辽市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附加值,努力构筑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铝镍硅新材料、肉牛、现代蒙医药、煤化工(乙二醇)、沙产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九大产业链,促进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国际蒙医药之都、中国小品种氨基酸之都、中国蓝宝石之都、全国乙二醇新材料深加工之都、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建设新时代“一带一路”草原名城。极大改善了农村牧区基础薄、投入少、阵地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清单定任务

通辽市委将乡风文明建设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内容,努力做到精神扶贫与经济扶贫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成立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研究实施《通辽市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下发《通辽市农村牧区“倡导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盲目攀比、赌博、酗酒、封建迷信、薄养厚葬、家族宗派、好吃懒做“等靠要”、流氓村霸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现象等10项负面清单,采取23项奖励措施、35项惩戒措施,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形成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全面有序推进。科左后旗制定“红九条、白三条”,开鲁县 “政法八条”,扎鲁特旗“议贫会议”等措施,整治了陈规陋习,有效扭转了社会风气,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政策宣讲增信心

通辽市成立各级基层“学习讲堂”,由精准脱贫政策宣讲员、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员、致富能手、先进人物、扶贫包村包户干部等组成宣讲团(队),以讲堂、田间地头、农户庭院、“村村响”广播喇叭、手机互联网等为阵地,采取集中、分散、“一对一”等宣讲形式,发放知识手册、教育读本、乡风文明主题年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政策、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制度规范,让群众明事理、辨是非、知对错、抓整改。通过宣讲培训,变好吃懒做“等靠要”为“扫屋子、种园子、找路子、挣票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村规民约树风尚

通辽市各旗县市区注重发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和村民议事会等平台作用,采取“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勤俭节约观念、诚信重诺品德、法制理念等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有关要求纳入其中,依法依规修订完善了符合本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全市目前有村规民约2013个,红白理事会1379个。奈曼旗各嘎查村均制定了具体量化的村规民约,如“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年要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位老人1800-2600元生活补助”等。科左后旗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及群众的监督作用,成立“合约食堂”,明确规定只允许办婚事、丧事,并只办一次酒席,酒席不超过10桌、一桌不超过6个菜、菜价不超过400元等。今年,全旗1193名考生家长签订不办升学宴承诺书,仅遏制升学宴一项,全旗10万余农牧户至少节约开支一个亿。

通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莉在会上发言(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创建评选促文明

通辽各级发改、农牧业、文化新闻广电、扶贫、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乡风文明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脱贫之星”“星级信誉户”“美丽庭院”等创建评比活动,提振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精气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大力倡导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贫困嘎查村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帮助帮建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提升。

志愿队伍播友善

组织实施“满天星”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草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化文明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农村牧区,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党员志愿者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成为移风易俗的宣讲员、文明乡风的带头人。青年志愿者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作为服务重点,开展结对帮扶、互助帮带、代办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草原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极主动作为,帮助找致富项目、开展技能培训,为贫困妇女送健康、送关爱。文化文明志愿服务队广泛招募乡村文化文明志愿辅导员,分片包联苏木乡镇,深入到嘎查村培育文化骨干,辅导民间文艺团体和群众文艺创作,为文化文明扎根农村牧区做出了贡献。

身边榜样树标杆

通辽市通过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嘎查村明星榜”等,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宣传表彰各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典型人物,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传播凡人善举,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2015年以来,在农村牧区先后涌现出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誉为“草原好姐姐”的梁格日乐其木格和自治区美德少年徐飞等各类典型200多名,截至目前,农村牧区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0多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170多人入选“通辽好人榜”。

文艺团队聚人心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六进村”活动计划,培育嘎查村文化骨干,发展民间文艺团体,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乌兰牧骑”。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农牧民文艺汇演、“百部千场电影下基层”励志主题电影进村展映等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以文育人、涵养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为重点,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完善、提升,满足群众需求,发挥文化扶志、扶智的作用,补齐“精神短板”。

同时,李莉提到,通辽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和短板不容忽视。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不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内蒙古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内蒙古通辽市简介】

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是科尔沁文化的摇篮和红山文化、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蒙古族人口占全区的1/3、全国的1/4,素有“中国安代艺术之乡、蒙古族民歌之乡、乌力格尔之乡、民族曲艺之乡、版画艺术之乡、马王之乡”等美誉。

通辽区位交通优越,高速、铁路、民航四通八达,内蒙古第一条跨境高铁年内通车,是“一带一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敖包相会的地方。

通辽资源富集,已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2017年通辽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蒙医药之都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