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内蒙古通辽市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安排部署,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和移风易俗等活动,着力补齐农村牧区精神文化建设短板,加大农村牧区不良风气整治力度,焕发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
7月21日,全市乡风文明助力“三大攻坚战”学习交流会在科左后旗召开
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
通辽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门制定下发了《通辽市农村牧区“倡导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列举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婚事索要高额彩礼盲目攀比、赌博、薄养厚葬不赡养老人、好吃懒做“等靠要”、流氓村霸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现象等10项问题的负面清单。行动计划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将10个负面问题整治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了解决办法,采取23项奖励措施、35项惩戒措施。针对负面清单的整改,科左后旗专门制定“红九条、白三条”,开鲁县出台“政法八条”,扎鲁特旗通过组织“议贫会”等措施,整治了陋习,有效扭转了社会风气,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科左后旗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及群众的监督作用,成立“合约食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今年,科左后旗1193名考生家长签订不办升学宴承诺书。
科左后旗合约食堂
各地采取“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的方式,将勤俭节约观念、诚信重诺品德、法制理念等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有关要求纳入其中,依法依规修订完善了符合本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各嘎查村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全市目前有村规民约2013个,红白理事会1379个,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高井嘎查村民乌恩巴吐带头签下“消除婚丧以外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及各种宴请、彩礼等不良现象的移风易俗承诺书”
通过推广“村民记账本”“合约食堂”等工作典型,弘扬了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家庭传统美德,传播了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同时,通辽市在部分苏木(乡、镇、场、街道)建设爱心超市,目前已开设251家。“爱心超市”采取“扶贫扶志”相结合,让受助群众改掉“等靠要”的陋习,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生产生活,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爱心超市”实行积分制管理,定期开展庭院卫生、村集体活动参与、扶贫政策落实配合等具有导向性的评比,奖励发放积分,帮扶对象通过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物品。
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常宝村贫困户李永江在该村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传播传统文化 浸润淳朴民风
目前全市共有600多名农牧业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牧民提供政策信息、项目扶持和专业指导。
全市成立各级基层“学习讲堂”,组织旗、乡、村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宣讲团(队),以讲堂、田间地头、农户庭院、“村村响”广播喇叭、手机互联网等为阵地,采取集中、分散、“一对一”等宣讲形式,发放知识手册、教育读本、乡风文明主题年画,组织“集体过大年”“五美一示范”评选等活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政策、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有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让群众明事理、辨是非、知对错。
腊月二十九,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巴彦塔拉嘎查的村民们集体过大年
志愿队伍也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组织实施“满天星”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草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化文明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常年活跃在农村牧区,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增强农牧民群 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奈曼旗的梁格日乐其木格入选“中国好人榜”,她为照顾失明的妹妹终身未嫁,被誉为“草原好姐姐”。来自科左后旗的自治区美德少年徐飞,8岁起照顾因病不能自理的妈妈,彰显了孝行天下的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辽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各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先进模范”等典型人物上榜、上墙或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通过 “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以点带面,传播凡人善举,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有报”的氛围。此外,各地还设立了“移风易俗管理监督榜”,将各家各户的环境卫生、文明节俭、文明婚育、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情况通过榜单的形式进行监督,并通过“四色管理法”发布,推动农牧民摒弃陋习树新风。
科左后旗“三美一净示范户”表彰活动
组织开展“乡风文明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脱贫之星”“星级信誉户”“美丽庭院”等创建评比活动,提振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精气神。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等创建评比活动,开展家风建设系列活动,传播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大力倡导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贫困嘎查村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帮助帮建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提升。
全市各地乌兰牧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播种文化、引领风尚,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目标,培育嘎查村文化骨干,发展民间文艺团体,打造群 众身边不走的乌兰牧骑。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六进村”活动计划,组织文艺工 作者进村开展创作活动,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农牧民文艺汇演、“百部千场电影下基层”励志主题电影进村展映等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以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为重点,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完善、提升,满足群众需求,发挥文化扶志、扶智的作用,补齐“精神短板”。
科尔沁“非遗”百团千场汇演活动
此外,通过制定《通辽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三年计划》,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农牧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到 2020 年,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文明村镇占全部村镇比例50%以上。
(来源:通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