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文: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 大力加强草原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18-09-14 15:57:4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刘加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草原好,牧区才会好;草原美,中国才会美。”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撰写署名文章,呼吁引导全社会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

“草原好,牧区才会好;草原美,中国才会美。”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撰写署名文章,呼吁引导全社会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

刘加文提到,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同时草原生态修复是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草原生态修复面临艰巨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草原生态保护好修复好,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刘加文建议: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瞄准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任务,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草原生态修复的针对性,科学谋划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完善草原保护政策,全面加强草原监督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参加草原资源保护活动并发言

以下为刘加文文章摘编:

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充分认识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性:草原好牧区才会好,草原美中国才会美

草原肩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覆盖着2/5的国土。草原承担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尘降霾、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草原是黄河、长江等重要江河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草原是巨大的碳库,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约占全国陆地碳储量17%,对维持自然系统的碳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草原有9700多种植物,上万种动物,包括全国14%的濒危植物,60多种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是重要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库。草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区,其植物覆盖度的高低直接关系沙尘暴的强度和空气环境质量。因此,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

草原生态修复非常紧迫。从总体上看,我国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绝大部分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现象。草原是我国生态空间中受人为干扰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保护修复。

草原生态修复是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六大草原省份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84%;全国268个牧业及半牧业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57%。草原是牧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物质基础,实现其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紧紧依靠草原,大力发展草原特色经济,走生态产业型、产业生态型发展之路。因此,必须采取生态修复的手段,尽快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好转。草原好,牧区才会好;草原美,中国才会美。

刘加文在湖南调研草原改良工作

草原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草原生态修复就是要通过自然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手段,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重建和改进,使之得以持续、稳定、健康运转。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瞄准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任务。

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家畜超载放牧,因此,要把解决家畜超载问题作为遏制草原退化的首要措施,不断提高草原质量。确保草原面积不减少。当前,导致草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垦种地、矿藏开采、工业开发、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征占用行为。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坚决制止和严厉惩处在草原上滥采乱挖野生植物资源以及在草原上违规建窑、建房、修路、挖砂、采石、取土、剥取草皮等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推进受损草原植被恢复。当前,已垦草原区、沙化草原区、矿藏开采区、临时占用草原区以及工程建设区周边等草原植被恢复的任务非常艰巨,涉及点多、面广、量大,必须加快治理进程。确保草原性质不改变。保持草原性质的稳定是防止草原不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措施。根据草原生态变化情况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刘加文在云南检查草原退牧还草工程

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 加强监管

草原生态修复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政策、制度、组织、措施的有力保障,必须有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工作的合力。

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草原保护与生态修复需要全民重视和广泛参与。要把草原生态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草原资源国情宣传,普及相关法规、科学知识等,引导全社会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草原,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像重视种树一样重视种草。推动设立“草原保护日”,不断激发全民爱草、护草、重草的情感,形成自觉保护草原的良好社会氛围。丰富国土绿化内容,改变国土绿化就是种树的传统定式,大力开展种树种草相结合的国土绿化行动。

增强草原生态修复的针对性。要根据草原生态现状、气候特点、利用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

科学谋划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原则,着力改善草原生态整体状况,着力修复受损草原植被,着力提升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断完善草原保护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草原保护和植被修复的政策导向,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面加强草原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草原法律法规,是实现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监督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责任追究。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