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库布其精神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布时间:2018-09-06 11:36:16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8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倡导、内蒙古沙漠生态保护促进会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暨沙漠生态治理‘库布其经验’全国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党委政府支持推动造就了库布其库布其治沙带头人 王文彪  库布其模式治沙成功,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取得的。

8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倡导、内蒙古沙漠生态保护促进会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暨沙漠生态治理‘库布其经验’全国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各界畅谈感受体会,就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库布其精神、推广库布其模式以及新时代库布其的发展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深入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库布其实践的巨大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文鸿

库布其雄浑壮阔,这里曾经是生命的禁区,现在是一片绿意盎然。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党和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奠定了治沙工程的坚实基础,走出了一条治沙、扶贫、产业发展三轮联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进入8月份以来,中央媒体大规模集中推出了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典型宣传,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明确指出,库布其沙漠经过30年治理,变成了绿洲,治理面积达到6000平方公里,让沙区十几万人受益。在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嘱托要“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特别指出,这个(库布其)治理的经验确实是非常典型的,不仅对全国、对国际,这是我们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创举,我们要弘扬这样的精神,推广这一模式,更大力度地进行沙漠化治理。

《人民日报》提炼了库布其治沙的经验和精神,《光明日报》深入阐释治沙精神铸造过程,《经济日报》突出库布其发展的沙漠科技,《科技日报》注重探讨科技引领治沙道路等等。每家媒体都有自身独特的报道角度,报道都很鲜活,使库布其的立体化形象鲜明地树立起来。

中央媒体的大规模宣传迅速点燃了舆论,深入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库布其的生动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果。充分展示了库布其人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治沙经验,为全国荒漠化治理提供了生动范例,向世界分享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委政府支持推动造就了库布其

库布其治沙带头人 王文彪

库布其模式治沙成功,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取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库布其治沙按照“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规模化产业化治沙、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和机制持续创新、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亿利库布其治沙超过2000平方公里,并取得了290多项专利技术,上马了生态工业、生态光伏、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等多个重大项目。库布其模式也成功走进南疆沙漠、青藏高原、西部各大沙区,走进城市,走向“一带一路”。

近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库布其当作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一样重视保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把库布其当作后花园和绿宝石一样呵护,大力支持库布其发展生态产业。

沙区的农牧民是我们最大的支持者、最大的参与者、最大的受益者,是整个沙区治理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很难想象这么大的沙漠能够被治理和绿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资本是库布其治理的重要推手,很多本土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纷纷参与了库布其生态产业化治理事业。

亿利治沙30年,三代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奉献了青春、挥洒了汗水、贡献了智慧、书写了大漠传奇,把绿色中国梦写在了库布其大漠上。

“我的根在杭锦旗,魂在库布其。”对家乡最好的回报,不仅仅是把库布其建设好、保护好,还要把内蒙古库布其治沙的经验、技术、模式和理念,变成中国的经验、世界的经验,带到中国其他荒漠化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让地球上的风沙危害越来越少,绿洲越来越多,贫困越来越少,幸福越来越多。

库布其沙漠是全世界整体治沙的样板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马骏

库布其沙漠是全世界整体治沙的样板,有巨大的可复制性。从技术层面讲,以亿利为代表的企业经过30年的有效尝试,取得了很多成功。但可复制性还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首先,库布其模式的创造者不可复制。人的因素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其次,公益性。比如,亿利30年公益投资30多亿元,全球有多少国家愿意拿出30亿元投资公益?要做到可复制,需要生态文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或者说深化,让这个模式在商业上可以盈利。这里需要解决6个问题:第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经过中央组织的大规模宣传,问题正在解决。不光要在中国宣传,还要在世界宣传;不光在老百姓层面宣传,还要对投资者宣传。沙漠生态修复需要投资者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宣传技术的可行性。第二,要有一定的生态补偿机制,谁受益、谁补偿,皆大欢喜,这样才能有内生的动力。第三,治沙承包期如果只有30年,那么对投资者的长期吸引力非常有限,应该大幅度地延长承包期,让投资者有信心,让治理者有恒心。第四,要有长期的低息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政策要精准落地到治沙上,库布其治沙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第五,库布其应该考虑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国际低成本资金。第六,深化改革,让库布其治沙不仅在技术上可复制,而且在商业上也会变得可复制,这个可复制不仅是在中国可行,也要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库布其治沙是关系人的生存发展最高境界的事业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李景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阐明了生态要素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只有全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才能准确理解库布其治沙实现绿富同兴梦想的轨迹。要学习领会其中最深刻的道理,才能把握库布其沙区生态文明前进的方向。当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时,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美的境界,就是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境界。我觉得库布其模式的成功,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农牧民在库布其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就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的事业。我觉得库布其治沙的领军企业亿利有一种超越精神,公司创建者与沙漠本土植物都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的属性,这种生物属性又转化为坚韧不拔、百折不回、死而后生的精神。他们把所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找来,与沙漠做朋友,这个过程体现了库布其儿女对大漠最深层的爱,是亿利治沙人最宝贵的品质。冯友兰先生讲境界有4个: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论天地境界,库布其这里的方方面面,党委政府、农牧民还有亿利治沙人,所有生活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的大集体,三十年如一日,把绿色写在大漠上,这源于他们的科学精神。承认遵从沙漠属性,他们真正做到天地人融为一体,尊崇大漠自然,在整个治沙配置各种经济作物中,尝到了“治天、通天、乐天”的乐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库布其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 郭建宁

库布其原来是风沙漫天,被称为“悬在北京上空的一盆沙”。库布其治沙树起了生态文明的旗帜,探索走出了一条四轮驱动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实现了“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荒漠变绿洲”,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里特别要向库布其治沙团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经过30年的努力,以亿利企业为代表的治沙人把绿色中国梦写在大漠上,充分体现了库布其治沙团队的精神与担当。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担当,才能创造库布其治沙的奇迹,形成这样的经验和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库布其模式的一个核心理念。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欠账太多,来到库布其沙漠的七星湖景区,却真是眼前一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库布其治沙在距离北京最近的一个沙漠树起了生态文明的旗帜,创造了风沙变风景、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这在全国树立了标杆。亿利集团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贡献,是治沙与治穷结合的基本路径,是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典范。

库布其是联合国认可的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库布其是可以复制、可以与世界分享的一张绿色中国名片。

库布其沙漠就是金山银山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建军

库布其沙漠就是金山银山。经过30的努力和打造,这一点已经全方位体现出来了,这也印证了治沙企业代表亿利集团已经从求生存转向谋发展,实现了飞跃。30年的拼搏、奋斗、创新,实际上就是在诠释、论证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论断。

我们今天总结库布其的经验、模式,要更好地面向未来,思考如何分享理念、分享模式、分享制度,这些最有价值。30年的探索,面临着很多政策方面的障碍,这恰恰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不仅仅关系库布其未来的发展,其他沙漠地区的治理也都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库布其治沙实践完全吻合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反过来说明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在库布其已经形成了一种实践的承载。因此,我觉得要跳出库布其来看库布其的精神、模式,这种总结才会更具有普遍性、更精准,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另外,要撬动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利用金融手段来实现库布其沙漠治理的进一步升华。我们已经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本身就有生态价值。如果能通过科学的手段,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这些生态价值提出来,对其进行评估,就能让库布其沙漠治理走上良性循环道路。总之,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是,要瞄向未来,进一步提质增效,打造沙漠的摇篮,打造沙漠的价值,让库布其治沙的世界意义和价值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总结提升库布其模式是贯彻中央对库布其宣传精神的首要任务

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 韩庆祥

经过三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处被成功综合治理的沙漠。过去往北京输送沙,现在往北京输送“生态财富”,这样的转化是伟大的进步,实现了生理、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治沙、治穷、致富的共赢,实现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产业发展增进的梦想。正因为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层面对库布其治沙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经过30年的发展,库布其模式本身也需要再总结,需要理论的提升,要三言两语抓本质,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对库布其治沙典型大规模宣传精神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第一,企业家精神是库布其模式的内在基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把握这个基因很重要,不把握这一点,很难把握这个模式,所以模式讲根本性、唯一性。第二,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的变革,认知革命是库布其模式的逻辑前提。第三,自主创新是库布其模式的坚实基础。第四,产业集群是库布其模式的核心支撑。第五,共知共享是库布其模式的根本动力。第六,可复制性是库布其模式拓宽的发展空间。

采取“治、用、保”的思路来推进沙漠治理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宏伟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我看到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都有一一对应,比如“遵循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规律”,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推动,坚守企业绿色责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发扬光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来做,以及“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些方面,库布其拥有很多宝贵经验。

现在大规模对库布其进行宣传报道,促使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到此为止,必须清醒地把握和坚持“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建议采取“治、用、保”的思路来推进沙漠治理。原来对人类有害的自然资源变成绿水青山,给人类提供生活的福祉,这就涉及建好之后,怎么开发它、利用它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很令人欣喜的库布其模式,推动文旅板块,搞沙漠旅游等等,很有吸引力。但是,这些是否够了?在这样的开发利用中,我们是想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但是万一人来得更多,这种自然脆弱的生态不能承载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用”之前首先要规划好、评估好。还有“保”,这个字时刻不能放松。治理很不容易,保护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更不容易。在这方面,专家提出的一些比如通过设立沙漠治理的专项资金,明晰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在补偿上有横向、纵向的推动,能够把“用”“保”的体系建立健全,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库布其沙漠利用可持续发展。

库布其治沙对人类发展有重大意义

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教授 杨金海

库布其治沙是沙漠治理的一个奇迹,库布其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复制、可推广。库布其人创造这个奇迹,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人类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库布其模式实现了三次大转变,也是三次大飞跃:一是从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二是从政府动员型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三是从单纯生态保护到多方位的经营治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治理沙漠既要讲究生态效益,又要讲究经济效益,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变,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库布其模式要好好总结,将治理经验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治理理念的飞跃。把沙漠治理不仅要看成一种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行为,而且要看成一种解决全球荒漠化、解决整个人类命运问题的行为。第二,政府与市场、社会相结合。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硬,政府引导出政策、给支持,企业利用政府的好政策,更好地防沙治沙。第三,现代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实现生态治理的产业化、科学化,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第四,多元效益。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引领,把沙漠治理变成一个系统工程,不仅生态要好,而且还要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最后提几点建议:一是坚持生态产业化治沙,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就是对人民最大的贡献;二是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上要给政策;三是要延长企业沙漠土地承包时间,要给企业自主权,这样才能保证长久治理,才能保证治沙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