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宝力格的美是敏感的。时节、天气、角度、光线甚至风的方向,都能让它呈现别样的身姿,7月份的盛夏,是它最温柔娇媚的时候。踏入脑干宝力格,就像迈进了一幅画。起笔是连绵平坦的绿,一路延伸。正要抱怨单调时,开始出现缓缓的山坡,爬到山坡顶部,眼前是一个惊喜——九曲蜿蜒的小河,嵌在草原内,奔腾欢快地流淌。继续向前,是一片恣意生长的白桦林,里面隐藏着野猪、野兔、小鹿和狐狸。白桦林之后,铺开的是一片金莲花盛开的橙黄,远远的蒙古包和羊群开始入画。
内蒙古的嘎查相当于村,而草原上的嘎查,你可不能用村寨的模样去想象。在草原上,一个嘎查可能是一片辽阔的区域,居民却很稀少。在脑干宝力格嘎查,118户牧户,像一串散落的珠子,撒在288500亩草场上,畜牧为生。近几年来,因为有28户牧民开起了牧民之家,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机会欣赏它的美。
7月18日下午,毕力格正在家里准备第二天的表演仪式。勒勒车已装好了车,按着顺序排列,停靠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明天凌晨四点半,有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要来,他们老早就提出,让毕力格安排乌珠穆沁特色的生产生活活动,以便深入了解蒙古族的游牧文化。
毕力格为第二天的体验活动安排了勒勒车搬家、挤牛奶、制作奶食品、射箭等内容。这是他今年在自己的牧人之家增加的旅游项目。他觉得光是让游客来家里吃一顿手把肉,住一晚蒙古包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游客们更想了解蒙古族的游牧文化。
毕力格是脑干宝力格嘎查最早开上牧民之家的牧户。凭着头脑灵活、汉语也说的不错,毕力格的牧民之家办得越来越火。毕力格是个文艺范儿十足的牧民,从八年前开始玩摄影,拍出了不少漂亮的草原风景图。
他还自费走了国内及蒙古国等地的旅游热门景点,考察当地的家庭旅游业发展情况,为自己寻找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去年,就有上千名全国各地的游客到他家来,广州一所高校还跟他签了合同,分9批安排学生来此体验蒙古族文化。搞旅游能给毕力格带来每年十几万元的收入。
开牧民之家伊始,毕力格准备了一本意见簿,让每位客人都写下自己的感受,很多游客表示,如果能参与到牧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那就更好了。毕力格也想把蒙古族的文化和传统介绍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因此,积极推进和挖掘更多的体验内容。
当天,嘎查长巴图来到毕力格家,商量嘎查修路和推广游牧文化体验项目的事情。巴图是个90后,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嘎查里当上了牧民之家的老板,因为想法多、责任心强,回来不久后巴图就当选了嘎查长。他带着牧民们修路、提升服务标准,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蒙古族是个有仪式感的民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起居生活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仪轨。随着游牧生活的消失,传统和旧有的生活方式,随之淡出历史。而旅游业的发展,意外地让旧有的生活重新回归。越来越多的打工牧民回到家乡,回归传统的游牧生活。脑干宝力格嘎查因此成了保存游牧生活的“试验田”。
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是典型的山地草甸类型草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脑干宝力格嘎查不仅草场辽阔、花草茂盛,还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河流、泉水遍布境内。这里流淌着巴拉嘎尔河,明显的泉眼就有13处之多。
脑干宝力格嘎查的土壤十分肥沃,可利用的天然草场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为良质种产型,盛产蘑菇、蕨菜、黄花等特产,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可用于药类的植物有200多种,树木种类有30多种。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目前,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鹿群、狐狸等200多种。
脑干宝力格嘎查的美景闻名遐迩,曾先后荣获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及2015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奖。2017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独特的人文文化。脑干宝力格嘎查是迄今为止草原文化保存较完整、纯正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牧民仍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紧紧围绕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抓手,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开展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当地迷人的风光和绚烂的蒙古民族文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游客去探访。
毕力格有个经营牧家乐的“黄金45天”,这段时间也是草原上景色最美、生产活动最多的时节,更是游客最集中的一段时间。游客通常会在毕力格家呆上一整天——看日出、晚霞和静谧的星空。惊呼和拍摄草原美景及牧区生活。品尝特色餐饮。这些之后,他们匆匆离去。毕竟,置身这绝美的风景,是要暂别WIFI的。而对于牧民和当地政府来说,如何保存那些不便于用表演和展示的习俗与传统,才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