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发布时间:2018-08-14 22:16:31丨来源:半月谈网丨作者:柴海亮 苏娅 任会斌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治沙人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由凌汛期的黄河水汇聚而成的湿地在日光照射下显示出绚丽多彩的颜色 (摄影:彭源)

库布其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北部,黄河“几”字形弯道南缘,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曾经,这里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受过度放牧、乱垦滥伐影响,沙进人退,农牧民生活极端贫困。

只要起风,沙子就比房还高,一觉醒来打不开门是常事;出门娶亲,新媳妇接到了,路却被沙埋了,不知道把人往哪儿领;来一股大风,能把十三四岁的孩子刮跑,家人花了2天才在十几里外的一户人家找到……一首民谣唱道:“库布其啊库布其,进去丢不了命也得剥层皮!”

面对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库布其,钱学森发问:沙漠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鄂尔多斯人交出了肯定的答案。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治沙人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

杭锦旗穿沙公路,路旁植被渐密

    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保留的沙丘

政府引导,政策多管齐下

7月的库布其,阳光灿烂,生机盎然。路边一蓬蓬的沙蒿沙柳随风摇曳,满目碧翠,可爱的格桑花和花棒艳丽地点缀其间。车行穿沙公路,路边不时有小野兔探头探脑。只剩下两边偶尔出现或金或绿的沙丘提醒着我们,这里就是库布其沙漠。

这样的治沙成绩离不开政府政策性主导的支撑。

上世纪90年代,鄂尔多斯市和相关旗区明确“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生态重点工程的主导引领作用,开发推广各种治沙技术。

过去30年间,国家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在土地和林业方面也推出了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投资治沙绿化,形成治沙合力。政策引导之下,农牧民、企业纷纷包地治沙、投资林沙产业,涌现出乌日更达赖等一批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和以亿利、伊泰、东达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新高度。过去5年间,库布其沙漠的修复面积已经超过了过去25年之和。库布其成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技术人员示范甘草平移法 (摄影:邹予)

产业驱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走进亿利阿木古龙甘草健康产业园,播种机隆隆开过,机器上坐着的4名工人一棵棵地将手里的甘草苗“躺”着种在沙垄里。甘草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把沙子变成土地。和通常竖着种植甘草有所不同,平移种植法让一棵甘草的改土面积由原先的0.1平方米扩大到了1平方米,效率提高了10倍。3年左右,几十棵甘草便能将一亩沙漠改造成良田。20多年来,亿利集团在沙地里种甘草5万多亩。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20多年来,集团投入30多亿元,将大片沙漠改造为绿洲,构筑起特色农牧业、旅游、药材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为沙漠增绿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发展、地方兴业。

东达蒙古王集团从1997年起在达拉特旗承包沙地,现已投资20多亿元,治沙30万亩。库布其沙漠北缘的风水梁一带曾是漫漫沙海,无一户人家,如今成了生态小镇,53平方公里的治理区内草木葱茏。

伊泰百万亩碳汇林工程、源丰生物质热电项目、天骄沙棘饮料、高原杏仁露等产业项目,响沙湾、银肯塔拉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大批企业治沙、开发林沙资源,带动了库布其沙区由单纯治沙向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

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亿利集团生态能源光伏电站  (摄影:彭源)

惠民增收,治沙又致富

沙漠地区空间广阔,光照充足,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在亿利沙漠生态循环产业园,半月谈记者看到,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连绵不断,板下一群绵羊正在悠然地吃草。光伏电板挡风遮阴,清洗电板冲刷下来的水浇灌牧草,牧草为散养的绵羊和土鸡提供饲料,禽畜的粪便能够改良土壤,反过来又能促进牧草生长。看似“混搭”,却将种草、养殖、发电、治沙、扶贫等功能巧妙地集聚在了一起。

项目周边800多户贫困户通过国家光伏扶贫资金进行投资,享受相应的发电收益分红,并通过参与太阳能板清洗、种植牧草等工作,实现精准脱贫。

骑士牧场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养牛户以牛入股的方式,吸纳农户散养奶牛进行工厂化养殖,农户每投入一头牛每年可获固定收益2000元。目前,牧场共吸纳当地农牧民长期就业80人,人均月工资性收入达到3000元;每年收购周边村社玉米7000~8000吨,带动约2000户农牧户户均增收4000元,与周边农牧民签订青贮玉米订单10000亩,带动农牧民户均增收5000元。

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库布其沙区大批农牧民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实现了商业、生态、扶贫协同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飞播造林 (摄影:彭源)

科技助力,成效翻倍

随着一阵轰鸣,利用卫星定位导航辅助的无人机携带专利凝水剂包裹的植物种子,采用高频度、精准计算行株距的空中喷射播种方式,将包衣种子射入土中,高倍数凝水剂携带的水分满足了种子初期生长发育用水需求。无人机植树技术重点解决了在广袤沙漠和沼泽地人难进、树难种、种树贵等难题。

在那日沙,记者亲见亿利集团技术人员演示水冲沙柳种植法:用水管竖着往沙地一冲,一个沙坑就出现了,把一棵长约1米的沙柳苗种进去,继续浇水然后夯实,只露出10公分左右的苗头。一棵沙柳就栽好了,用时不足10秒,成活率可达80%至90%。

大数据治沙造林、光伏提水灌溉、迎风坡造林……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发,让治沙如虎添翼。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在库布其,沙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被当做一个机遇,当地将人民脱贫和发展经济相结合,联合国需要这样的案例为世界提供更多治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