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活产业扶贫这盘棋

发布时间:2018-08-09 21:42:22丨来源:新疆日报丨作者:马伊宁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草业的发展催生了旅游业。“乌赞村依托草业发展旅游业已起步,村里已经新建哈萨克族特色文化活动广场,利用该村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规划了赛马场和乌赞谷环线旅游。”

7月29日,疏附县广州新城恩科电子产业园工人在组装手机充电器。疏附县围绕精准脱贫工作,以产业带动就业为抓手,积极构建“园区、乡镇、村居”三位一体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许多贫困户因此实现了脱贫(摄影:张华伟)

通过产业发展扶持,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构建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

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

7月25日清晨,33岁的扫吾列·祖看换好工作服,准时来到巴里坤健坤牧业有限公司羊肉分割生产线,配合工友将分割好的羊肉进行真空包装。

扫吾列说:“我在这里工作两年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很稳定。”

扫吾列一家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人,两年前一家人还过着游牧的生活,靠给别人代牧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放牧、转场是当时她家的真实写照。

2016年,村里把扫吾列家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给她家发放了10只扶贫羊,让她欣喜的还不止这些,健坤牧业有限公司可以托养牛羊,年底还有分红,扫吾列第一时间和健坤牧业签订了合同。

巴里坤是畜牧业大县,农牧民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无法与市场接轨、效益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投资3.2亿元的健坤牧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变为有机的统一体,不仅实现了抱团发展,还让当地的牛羊肉走向了全国市场。

健坤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刚说:“我们公司与全县1953户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每户每年可以拿到1200元的分红,同时我们还吸纳了当地贫困群众110人到公司就业。”

选择以羊入股的扫吾列如今完成了由牧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2017年,扫吾列的丈夫哈斯铁尔·尼亚孜也来到健坤牧业有限公司上班,现在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近7000元。

“今年初,我家在县城买了90平方米的楼房,到了9月,我还要把孩子接到县城来上小学,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扫吾列高兴地说。

近年来,巴里坤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为发力点,培育了20多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形成以产业带发展促就业保增长的长效机制,使得农牧民就近就地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金银花托起脱贫信心

眼下,麦盖提县昂格特勒克乡托万昂格特勒克村的300亩金银花迎来了今年第三轮采摘。300亩金银花前两轮采摘共收入50余万元,农户都兴高采烈。

“我家种植了1.7亩金银花,比种棉花收入高。”8月2日,托万昂格特勒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木提·卡迪尔说。

为提升土地价值,引领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山东日照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根据麦盖提县当地的水土光热等条件,引进了山东优质金银花落户麦盖提县。在昂格特勒克乡有425名农民集中连片种植了300亩金银花,其中贫困户有233名。

今年3月初,技术员就开始指导托万昂格特勒克村金银花种植户做好采收前的田间管理工作。村民们干得非常起劲,因为去年种植金银花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做好金银花销售工作,新疆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启动了“北花一号”金银花的鲜花收购工作。在去年每公斤鲜花16元的基础上增加了4元,按照鲜花每公斤20元、干花每公斤100元的价格现场称重现金交付,让贫困户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金银花带来的收益。

在金银花的收购过程中,该公司还雇佣当地10余名贫困户积极参与金银花收购、鲜花晾晒、干花包装和运输等工作,帮助他们增收。

该村贫困户库完·百克力说:“今年我种了2.1亩金银花,前两轮采摘收入了4000余元,加上在收购期间打工的18000元,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脱贫了。”

金银花是托万昂格特勒克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经济作物。今年金银花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明年计划扩种500亩,通过协商,山东九间棚集团明年将投资300万元建金银花加工厂,让更多贫困户从中受益,加快脱贫步伐。

草业兴带动多业兴

7月24日,割草机在尼勒克县乌赞乡乌赞村苜蓿地和红豆草地中来回穿梭。村党支部书记黄马尼说:“种草让我们村的贫困户增收脱贫了。”

乌赞村以前以种植玉米、小麦、胡麻等为主。自2016年开始,乌赞村的7566亩耕地全部种上苜蓿草和红豆草。乌赞乡坚持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抓手,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好的特色经济作物,乌赞村的万亩饲草料示范基地就是该乡全力打造的“三个万亩”示范基地之一。通过比对种粮和种草成本后,村民们发现种植苜蓿草每亩享受100元退耕还草补贴后,实际成本还不到100元,比种粮每亩多挣三四百元。苜蓿草管理粗放,只需要浇浇水,村民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养殖业、外出打工等。

充足的饲草料拉动了养殖业,也解决了周边乡镇饲草料不足的难题。克里西别克·加勒哈斯别克是乌赞村里的贫困牧民,以前他为了解决发展养殖业的饲草料问题,每年不得不去外县拉运草料。这两年村里大面积种草后,他扩大了养殖规模。2017年,他养殖了8头牛、10匹马、50只羊,一年挣了7万多元,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达到14000多元。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1750元,达到13800元。

草业的发展催生了旅游业。“乌赞村依托草业发展旅游业已起步,村里已经新建哈萨克族特色文化活动广场,利用该村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规划了赛马场和乌赞谷环线旅游。”乌赞乡党政办主任李星恺说。(记者/马伊宁 通讯员/刘桂庆张彦军邓宝张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