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牛人”吴云波:赶着黄牛趟出脱贫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8-08 19:12:1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对于世代生活在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的牧民来说,生态优质的牧场和品质优良的肉牛不仅意味着食客们“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新的蓝天白云、辽阔的山地草原,黄牛三两成群、悠闲地啃着青草……这样一幅优美的田园牧歌画卷想必满足了许多人对“诗和远方”的向往。然而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200多户牧民来说,生态优质的牧场和品质优良的肉牛不仅意味着食客们“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云波接受中国网草原频道记者专访(摄影:鹰鸽)

带领当地牧民们养牛致富的“牛人”就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云波,他成立的玛拉沁艾力(牧人之家)养牛专业合作社自2014年1月9日注册以来,已经带动周边22个嘎查村13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吴云波也因此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并于2018年1月30日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云波在合作社牧场中眺望丰美的水草和健壮的牛群(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以“一生只做健康好牛肉”为追求的玛拉沁艾力合作社,现有奶制品厂、餐饮服务公司、绿色牛肉直营中心、牛排店,形成了从养殖、育肥、屠宰、精加工、直营专卖到餐饮的全产业链格局。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打造产业发展龙头,以“上游+下游”延伸产业链,并探索出了“产业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精准脱贫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牛群徜徉在辽阔壮美的扎鲁特草原(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从嘎查到人民大会堂,把牧民心声带上全国两会

2018年3月2日,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全国两会的吴云波来到北京。为此,他在赴京参会前一直忙着走访牧民,搜集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基层农牧民的心声带到大会上来。

2018年3月2日,吴云波随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到达首都北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参会期间,吴云波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并且带来了将肉牛保险纳入国家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的建议。他认为这有助于解决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中的资金短缺和养殖风险,助力农牧民脱贫攻坚。

吴云波希望通过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壮大农牧区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全体农牧民,尤其是贫困农牧民普遍增收致富,共享新时代的发展成果。

参会期间最让吴云波难以忘怀的是,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很快,吴云波的家乡父老们便从新闻中看到,带领他们脱贫的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框”,中间只隔了一个座位。

吴云波等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的场景,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高度关注令吴云波印象深刻:“总书记对百姓脱贫致富、生活变化等方面十分关心,问得特别细致。”

从北京回到草原,吴云波再次投入繁忙的工作中,要将村里的养牛产业链做大做全,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他表示,今后的奋斗“更有方向、更有信心了”。

趟出脱贫路:赶着108头牛带领村民集体加入合作社

从贫困到脱贫,从单纯放牧到多样化经营,玛拉沁艾力合作社给东萨拉嘎查带来的变化离不开吴云波的辛勤努力。

从扎鲁特旗政府驻地鲁北镇到东萨拉嘎查,短短60多公里的路程就有40多道弯。由于交通不便、养殖规模不够,牛贩子都不愿意上门收牛。即使偶尔有人上门,价格也压得很低,村民们的生活一直没有大的起色。2009年,村民集体推选头脑灵活的吴云波当了村主任,3年后他又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从此走上了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增收的路。

玛拉沁艾力合作社牛舍内景(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吴云波认识到,“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要想致富,必须转型建立合作社,抱团发展。”从此,抱着“将我们的牛产业做大做强”信念的吴云波尝试用合作社组织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2013年,着手组建合作社的吴云波在父亲多年栽种的1300多亩林地里盖起几万平方米的牛舍、仓库,挖了水井,并率先把家里的108头牛赶进牛舍,第一个入股。之后十天内,全村207户村民纷纷加入。2014年初,玛拉沁艾力合作社正式成立。

吴云波站在玛拉沁艾力品牌直营总店门前(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虽然名为“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吴云波却很明白,要想致富,必须变单纯养牛为产业深加工。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发展一环扣一环:2014年建饲草料基地,2015年成立奶制品厂、餐饮公司和牛排店,2016年建立通辽直营店、宁波销售处和合作社鲁北分社,还做起了“互联网+”网络电商平台。

如今,深耕产业链的合作社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了直营店,销售额直线上升。玛拉沁艾力品牌牛肉打入了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市场。

玛拉沁艾力直营总店中陈列的风干牛肉(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12月末,合作社的总资产已经从初创时的550万元增长到了3200万元。四年间,合作社为130户贫困户分钱分牛,折合现金共计140万元,全村207户股民累计分红330万元,共计470万元,嘎查农牧民人均增收3200元。合作社也先后获得全国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层试点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玛拉沁艾力,一头牛如何从草原走向餐桌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历来有着“黄牛之乡”的美誉,通辽市扎鲁特旗又以“最美山地草原”之名闻名全国,当“系出名门”的科尔沁黄牛遇到得天独厚的草场,便有了“1+1>2”的效果。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玛拉沁艾力合作社的肉牛提供了纯天然无污染的牧草(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在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名为“玛拉沁艾力”、意为“牧人之家”的养牛专业合作社选择在天然草牧场上,用最传统、最生态的养殖方式全年散养肉牛。同时合作社坚持好草养好牛,用山地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牧草和自己种植的青饲料、苜蓿草、玉米配合,为肉牛提供高品质的营养来源。牧场、3000亩人工种植优质苜蓿草面积、4000亩青饲料种植面积和4800平方米高标准牛舍的硬件支撑下,牛犊经过哺乳期、健胃期、成长期、稳固调理期共计18个月左右的成长,就能长到1300斤左右。

牛群在天然牧场上尽情奔跑(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此时,合作社着力打造的产业链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从牧场、育肥、屠宰、精加工、直营专卖到餐桌,合作社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基于食品安全管理的全程追溯管理系统则能够确保 “舌尖上的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可追溯的牛肉产品,进而打造“玛拉沁艾力”农牧产品品牌。

此外,合作社还创新理念,提出了“我在玛拉沁艾力有一头牛”的认养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窗口或线下等渠道进行认养,一人认养一头牛、一人认养多头牛、多人认养一头牛均可。待认养的牛体重达到1000斤至1400斤,合作社负责将出栏的牛宰杀排酸、分割灭菌、打包寄出,还提供免费加工熟食服务。

直营店中售卖的玛拉沁艾力品牌冷鲜牛肉(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蒙古汉子的“野心”:让一头头黄牛传承扎鲁特民俗文化

如今,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通过牧民变成股东、股东再就业变成工人,以及合作社提供饲料和技术、吸纳牧民代养牛等模式,整合了周边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辐射周边乡村200多户农牧民。

合作社以多种形式吸纳周边牧民就业(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经过不断拓展,合作社的产业链也不断延伸,目前已经成型的产品包括冷鲜肉、牛肉干、奶制品,以及牛头、牛蹄、酱牛肉等琳琅满目的熟食。合作社的奶、肉制品从饲料种植、肉牛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一体,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云波还不满足,这个蒙古族汉子有着更大的“野心”:把玛拉沁艾力打造成扎鲁特旗的品牌,结合旅游挖掘和传承民族传统美食,让一头头科尔沁黄牛承载、体现出扎鲁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美食,不仅仅带动几个村、而且是带动全旗共同发展。

直营店中售卖的玛拉沁艾力品牌奶制品(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在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吴云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不足。未来,吴云波打算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品牌的宣传,一方面激发年轻人在科技和发展思路等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打造统一标识的系列产品,进一步打造产业发展龙头,延伸上游+下游产业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扎鲁特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图为身穿盛装参加那达慕的牧民(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吴云波表示,目前玛拉沁艾力牛肉已经获得了绿色认证,正在争取有机认证,从源头上保证安全。吴云波说:“我们有多少牛就做多大的市场,而不是市场有多大就争取做多大。我们一生只做好牛肉。”

科尔沁黄牛承载着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摄影: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