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通辽市文化事业获得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30 16:08:4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文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为通辽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以文化事业发展为核心,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结合实际调整完善工作思路,文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为通辽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公共文化服务逐步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

●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分馆86个)、图书馆9个(分馆150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

●苏木乡镇文化站141个。

●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67个。

●建成12个特色博物馆。建成村史馆29个。建成乌力格尔说唱馆70个。

●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视台7个,乡广播电视站74个。

●博物馆年接待观众100万以上,图书馆年接待读者50万人次。

●全市有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100场。

●全市电影放映队140个,放映员184名。民间剧团共3000多个。

●启动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化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坚持地上、地下保护并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

●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49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长城202公里,可移动文物78142件套。

●迄今为止,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的文物遗址四处(全区共十处)。

●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家,每年免费接待观众120余万人次。  

●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自治区级50项,市级以上项目124项,国家级传承人10人,自治区级传承人63人,市级以上传承人196人。

●制定了《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举办了“科尔沁杯”全区首届乌力格尔大赛。现乌力格尔艺术馆已正式对外开放。

●成功举办了全国第22届版画展。

文化精品建设成效显著

●创作了舞剧《安代魂》《天上的风》、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

●创作了适合在旅游景区驻场演出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民俗风情的节(剧)目28台。

●为重点旅游景点、文化名人、古迹遗址创作经典传奇故事100余篇。

●承办了第六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歌曲《守望相助》入选2016年央视春晚。

●制定了《通辽市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实施细则》。

●颁发了科尔沁文化政府奖,评出获奖作品74件。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取缔了一些非法出版经营场所,收缴和销毁了大批侵权盗版和有淫秽色情内容、宣扬封建迷信的非法出版物,依法查处了违规经营者。

●持续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净网、清源等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强化了出版物市场的管控。

●严格执行印刷复制企业“五项制度”,严厉打击地下生产线和非法窝点。

●开展了绿色文化市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

●组织全市两级执法机构对全市的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电子游艺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等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的经营单位立即责令整改,并及时函告消防部门。

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

通辽市文广电局2012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本地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比2010年的84.8%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达到95%。

●综合利用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卫星接收有线电视小网、数字MMDS技术手段,完成280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

●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方式的1033个嘎查村、35870户,覆盖人口12.8万人,以上村村通工程建设光缆471公里、电缆1118公里。

●传输电视节目平均41套。有线电视和数字MMDS节目入户总数13302户。35870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可收听收看25套卫星广播节目、51套卫星电视节目。

●全市配套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基站22个。

●解决全市农村牧区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27万户农牧民家庭通过户户通设备接收通辽台2套和各旗县市区台各1套(共3套)电视节目。

(来源:中国通辽网,整理:通辽发布,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 通辽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