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脱贫

发布时间:2018-07-24 16:18:3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赵文嘉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扶贫扶志、思想扶正,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转变贫困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激活内生动力,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防止因婚致贫、因赌致贫等现象发生,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阿克台嘎查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婚礼现场只有6桌宾客,除当事人直系亲属、少数旁系亲属和好友以外,其他亲友未受邀请。婚礼宴席从简,新人杨宝成、包淑英夫妇以“零彩礼”的形式步入婚姻殿堂,阿克台嘎查民间艺术团为婚礼献上歌曲和舞蹈……

两年前,针对村里愈演愈烈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阿克台嘎查在政府的指导下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经过几年坚持,这套村规民约刹住了铺张浪费的歪风,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欢迎。而这只是科左后旗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村民在移风易俗签名板上签名

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扶贫扶志、思想扶正,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转变贫困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激活内生动力,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防止因婚致贫、因赌致贫等现象发生,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7月21日,通辽市在科左后旗召开学习交流会,总结推广了该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生动经验和做法。从“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歪风盛行,到“自觉简办、不发红包、热心公益”新风扑面,科左后旗是如何做到的? 

宣传引导,转变干群思想观念。该旗从转变旗、镇、村三级干部的思想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下基层宣讲、制作宣传标语和漫画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移风易俗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部署、同培训、同考核,目前已组织专题培训5期、每期2500余人次,推送公众微信百余条。加强农牧民群众思想教育。以驻村工作队和嘎查两委干部为主要力量,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集中培训、入户宣讲、文艺演出、村村响广播宣传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不良习俗。今年以来,已录制蒙汉语宣传音频2期,印发宣传单3万余份,印制工作指导手册500册、宣传手册1000册。

散都苏木呼勃嘎查组织农村妇女制作手工艺品勤劳致富

各地通过举办高考毕业生茶话会、表彰会、分享会等形式,让拒办升学宴的家庭现身说法,来带动其他学生和家庭自觉不办宴请。目前,全旗已有1193户签订了不办升学宴的承诺书。同时,为解决部分嘎查村子女与老人分户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问题,嘎查村通过道德评议会、妇联等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很多家庭签订了赡养老人、不争当贫困户的承诺。

创新方法,保障工作规范有序。该旗总结提炼出了“3+2+X”工作模式,其中“3+2”是规定动作,是各嘎查村必须要落实好的工作内容;“X”是各地各部门针对各自实际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一是修订好《村规民约》。各苏木镇场指导嘎查村把移风易俗的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中,让移风易俗制度化。一些嘎查村利用集体经济、集体土地或各类优惠政策作为奖惩项目,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全旗已有276个嘎查村(分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二是建设好红白理事会,实行事前参与、事中组织、事后监督。目前全旗已建立红白理事会270个,成功劝退多起大办婚礼、丧礼及拟办升学宴、满月酒的案例。

在校园中向学生倡议移风易俗活动

三是组织好主题活动。从2015年起,通过开展农村牧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美丽乡村”“最美团队”评选和“脱贫致富示范户”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新风尚,塑造新型农牧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牧区落细落小落实。据统计,全旗“五美一示范”表彰人(户)数已达3500余人(户)次。四是利用好“红黑榜”。阿都沁苏木乌兰楚鲁嘎查利用榜单的宣传展示功能,建立了“移风易俗管理监督榜”,将各家各户的环境卫生、文明节俭、文明婚育、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情况通过榜单的形式进行监督,并通过“四色管理法”发布,这一举措有效推动村民摒弃陋习树新风。同时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先进典型通过“嘎查村明星榜”进行宣传,让大家学有榜样。通过两个榜单的监督和宣传,整个嘎查的村风民风明显好转。现在,该管理模式已在全旗进行推广,目前已有70个嘎查村建立了两个榜单。

强化领导,齐抓共管多方联动。该旗逐步建立了旗委牵头抓总、宣传部门具体负责、苏木镇场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体系。旗委组织部出台文件,要求全旗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旗纪委出台党员干部移风易俗“九个不准”,并抽调人员组成暗访组,督查各地各部门移风易俗工作情况;旗教育局组织48所中小学校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发动教师及学生家长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将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挂钩。

“乡土书法家”为村民们赠写春联

同时抓住重点部门。食药监局制定下发《科左后旗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规范农村牧区流动餐饮大棚,对辖区内的196个经营业主进行了培训,倡导从业人员建设固定的“合约食堂”。文化部门组织乌兰牧骑、文化馆和民间文艺团体,编创移风易俗文艺节目进行巡演、展演、汇演,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已开展演出500余场次。旗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推出“最美新娘”“最美奋斗青年”“最美共青团员”评选,组织基层召开妇女恳谈会、青年畅谈会,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小分队活动等活动,转变群众思想,引领文明风尚。基层群团组织还发动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帮助移风易俗家庭新办喜事、简办丧事,为各类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公益演出等。发动文化传媒公司拍摄公益微电影,目前已推出首部移风易俗微电影《三张桌子》,被广泛转发宣传。

嘎查村广场舞小分队为村民表演

制度约束,推动工作常态长效。该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由常委牵头负责,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建立日报告、月通报制度。旗文明办组建了移风易俗工作微信群,各地宣传委员每天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文明办每周进行汇总,在月末时将各地工作成效进行通报。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情况列为脱贫攻坚督查内容,旗委督查组每天对督查对象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和汇报。实行现场推进会模式。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旗委宣传部牵头,及时调度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今年以来,已多次召集组织、纪检、人大、政协、教育、公安、食药、文化、妇联、团委等部门召开调度会议,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同时,为有效督促各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每月在苏木镇场采取现场推进会,以实地观摩、学习考察、座谈交流的形式,促进各地树立榜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村民们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

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更广泛地调动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了部分农牧民酗酒赌博、孝道不彰、攀比消费、滥办宴席、好逸恶劳、天价彩礼等问题,各地纷纷出现零彩礼婚嫁、取消满月席、不办升学宴的良好态势,农牧民群众逐步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共识,移风易俗已成为乡村文明生活新常态。

(图、文/赵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