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1日召开的“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37个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青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完善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内蒙古区委主委郑福田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守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
郑福田表示,几千年来,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不仅成为各民族赖以绵延发展、增加凝聚力的纽带,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传播弘扬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延续我们的文化血脉;守护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守护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郑福田提出,守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建设好、守护好少数民族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首先,要重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心理期待,以及民族文化特点特别是文化优长。其次,要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时代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德修养、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追求体系十分完备,且层次分明,得到了各民族的普遍认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力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其文明绵延播衍、永不泽斩的一个重要理据。
郑福田指出,守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发现、发明、整理、保护少数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是民族成分多元构成而结合为一体之大家族。作为实体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其发生成长存在变化过程中的每一步,在当时、在历史上,意义都非常重大。做好发现、发明、整理、保护少数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对于守好少数民族精神家园同样意义重大。我们要吸取当年“敦煌在国内,敦煌学重心在国外”的教训,在民族、历史、宗教、文化这些相对重要的研究领域,肇造根基、确立基础、奠定权威性,彰显、发挥我们自己的话语权,这也是守好精神家园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守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提高文化自觉,推动社会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要想守好精神家园,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化自觉,这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增进文化认同,把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血脉、文明光华与少数民族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相合相融,并始终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相合相融,与时俱进,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郑福田指出,在我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分重要。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往往与经济连在一起,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例如,仅从推动旅游业发展上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作用就不可忽视。要一面做科学研究,一面把相关的文化、产业等内容考虑进来,不能等到把所有的研究搞完了再去做旅游、做文化,错失最佳时机。宣传方面,应争取在遵循宣传规律、把握宣传尺度的前提下,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宣传推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文化元素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 “一带一路”倡议和“草原丝绸之路”建设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进草原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大区、文化强区。
郑福田表示,守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边疆发展、民族团结故事。如果说文化自觉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熟悉和热爱,那么我们又如何带着这份欣赏和珍惜,自觉自信地把中国故事、把边疆发展、民族团结的好故事讲给世界听呢?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3个特点:第一是丰富博大、包容性强。各民族文化数千年来分分合合,互相融汇,统一和谐;第二是从未泽斩,生命力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主动吸纳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第三是与时俱进,适应性强。天之于物,春生秋实,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壮大、成熟,从初阳春草到花繁叶茂直至根深树大、果毅实坚,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而少数民族文化则始终是其中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因素,是不竭的活水、重要的源泉。
郑福田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讲好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守护好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从而建设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当然,在我们想要把中国故事、把边疆发展、民族团结的故事讲好,并且自信地讲给全世界听时,这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背景,多元一体的共同前进的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和谐统一的中华文明自然也是这些故事最美丽的底色,而那些各民族手足相亲的故事,一定是最好的、是最富吸引力和传播力的。
(来源:内蒙古统一战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