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民生嘎查的王志春。彼时的老王通过政府两年多“菜单式扶贫”日子有了起色。可是,刚刚拔了穷根的一家人担心有随时返贫的可能,还有一身外债压着,明显底气不足。
一年后,记者重访老王。这时的老王刚刚还完去年的贷款,又贷下来一笔钱。儿子的理发店选好了地址,准备挂牌营业。站在整洁院落里迎接我们,老王穿着棕色皮鞋、条纹T恤、蓝牛仔裤,面色红润、说话有力。
产业兴了,家底厚了
穷怕了!就怕刚刚到手的好日子没了。时隔1年,我们再次相视而坐,虽然老王嘴上又忆起过去的苦日子,但脸上却一扫愁眉,目光温和。与初次相见时比,他明显健谈、从容多了。
老伴高血压、儿子糖尿病、自己心脏病,比疾病更可怕的是苦日子何时才能到头?直到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干部带着“大礼包”来到他家,要帮他脱贫致富。还记得上次采访时他说,当时心里一直犯嘀咕:不指望能帮出什么样。
随着扶贫项目落地、真金白银到位、牛羊领进棚圈,帮扶干部住进家中,他才慢慢相信这次帮扶是动真格的。尽管很快积累了家底,但毕竟底子薄,老王怕脱贫后政策跟着结束,一家人的生活回到“解放前”,他过得有点忐忑。
“今年我家新抓了6头猪,头政府补贴400元呢。”一进院子,老王就带我们看新建的猪圈和几头小猪。他说,一年多的工夫,眼瞅着家底就起来了。去年他家用政府补贴4.5万元买了100只羊、4头猪,在亲戚处赊了10头牛。今年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养殖结构,羊只剩下30来只,增加了10头牛,还准备用新贷下来的5万元继续购置7头育肥牛。
让一家人最踏实的是拔了穷根,但帮扶力度却没减。村里的第一书记调走后,很快又来了新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王文海、徐建民还是三天两头过来,家里的大事小情比老王掌握得还清楚。
外债还了,有奔头了
“我把去年的4万多买饲草料贷的款都还上,新贷的5万元这两天就下来了。”老王着急告诉我们他家的新变化。
“能还贷款,是有进账了吧?”记者话音一落,老王抿嘴笑着连说“嗯呐,嗯呐”。他指着墙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账”明白卡介绍:养殖业收入近5万元、父子俩打工赚27000多元,再加上低保、农业补贴、林业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人均收入有33000多元呢。手里有了现钱,老王赶紧还了一部分外债——政府无息贷款以及教职中心职工借给他的钱。
第一书记刘洪波说,去年全村26户脱贫户人均收入平均在8000元在10000元之间,高的达到两三万元,主要增收手段是靠发展养殖业、庭院经济。“扶贫在过了巩固提升阶段之后,现在重点是双扶双长,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提起致富的精神来。”
老农民的愿望现实朴素,喜怒哀乐也最容易写在脸上。再访老王,从大门口见面开始,他一直都是笑盈盈的,脸上的光亮,更让人感受到他心里的踏实。而这份踏实,似乎远比挂在墙上那张收入表还要紧,让他们一家人都感觉有奔头。
老王与我们侃侃而谈,站在旁边的妻子罗金花,不见了去年病怏怏的样子。我们说:“你们这身体状况也好了很多呢。”“那可不!吃药管事,心情好更管事。”罗金花说,以前习惯溜墙根走,现在也愿意在人多的地方侃上几句。
长本事了,干劲足了
老王兴致勃勃地介绍了今年以来家里的几件新事:主动增加种植亩数,原来只围着6亩多地转,今年承包20亩地,全种了玉米用来作为饲草料;主动参加职教中心在村里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他选择的是砌筑班。拿到了培训证书身份大变,从以前端泥的力工变成了砌墙的技工,每天的工资也从150元涨到260元,今年在种地间隙不到20天时间里,打零工赚了3000多元钱。
这种主动性在老王的儿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21岁的儿子王敬宇曾一度是压在老两口心口的一块大石头。王敬宇5年前得了病,上不成学,干不了活,无所事事,成天闷头躺在床上。而在去年,帮扶干部徐建民把孩子推荐到职业培训中心培训介绍到一家理发店打工,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我们还记得当时老王特意把儿子获得的“男士无缝推剪二等奖”大红证书拿给我们,展示证书时喜得合不拢嘴。今年老王又给我们展示了新的宝贝——儿子和女朋友的合影。照片上,儿子和女友相偎在一起,甜蜜恩爱。“去年春节和今年端午节,女孩都来我们家了。”老王满脸喜悦。他说,不仅是因为家里脱贫,儿子才引来金凤凰,最主要是儿子长志气有本事——小伙子马上就有自己的店铺了。
在一个尚未挂牌、正在装修的60平方米的小店里,王敬宇给我们讲着他的规划,他准备招一个师傅一个学员,经营好了年纯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比打工要赚得多。这个穿着打扮时尚的90后大男孩特别懂事。他说,政府帮了一把,后面得自己往前跑。尽管现在还没完全撒手,比如,他的店铺租金还是帮扶干部想办法凑份子先垫付的钱,但他相信自己能把这个店经营好,有能力尽快还清外债。
拔掉了穷根,长出了富苗。但愿来年再访时,老王家的日子更好,更多像老王一样的贫困户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