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工程让蒙古文古籍文献“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8-06-13 14:28:5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长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据文献记载,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创制和使用过回鹘文、八思巴文、阿里嘎立文、托忒文、素永布文、瓦根达尔文、西里尔文等多种文字。用这些文字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献。

记者昨日从远方出版社获悉,近日,该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蒙古文文献丛编》。该丛书包括国内不常见的蒙古文古籍文献21种、63册,此举为国际蒙古学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文献资料,标志着内蒙古蒙古文古籍文献通过数字化技术从海外回流反哺民族文化实现了新跨越。

据文献记载,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创制和使用过回鹘文、八思巴文、阿里嘎立文、托忒文、素永布文、瓦根达尔文、西里尔文等多种文字。用这些文字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献。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蒙古文古籍的单位和机构有100多个,收藏蒙古文古籍文献达1.7万多种,文书档案约20万卷、120多万件,还有大量“铭刻类”和“讲唱类”文献资料。此外,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图书馆或收藏机构,收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献约有2.5万余种。

近年来,数字化工程给蒙古文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与《格斯尔》征集研究室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合作,整理扫描蒙古文《清实录》3600多册、4000万字文稿,并以数字化存储。并重新启动了《蒙古学文献大系》整理编纂工作,利用3-5年时间数字化整理编纂出版蒙古文经典古籍文献120种。其中,已经出版了30种。特别是原文扫描出版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400卷)《准格尔旗札萨克衙门档案》(42卷)《杭锦旗扎萨克衙门档案》(共90卷,已完成出版42卷)等一大批珍贵文献和文书档案。

同时,八思巴文和托忒文古籍数字化项目可使读者在网络上搜集到该古籍的诸多相关信息;各馆藏单位建立蒙古学特色数据库的基础上已开始着手进行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电子版制作,将馆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献中的孤本、善本和古画等珍贵资料以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照相技术转成数字影像,储存到计算机中,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已经录入1万余个蒙古族民间故事。

今年,内蒙古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与《格斯尔》三年(2018-2020年)工作规划。其中,重要一项是提升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水平。并在编纂出版《国外收藏蒙古文古籍联合目录》基础上,对国外馆藏的蒙古文古籍采取复制、缩微、影印等多种形式征集回归。

(原标题: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让蒙古文古籍文献“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