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塔拉乐队: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

发布时间:2018-06-11 10:22:00丨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丨作者:陈沸宇丨责任编辑:

30多年来,呼和塔拉乐队演出1500余场,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最大的愿望是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让更多的人听到牧人的歌声有多么优美。

5月中旬,内蒙古鄂尔多斯原野上已是绿色连天,芳草萋萋。从鄂托克旗县城出发,沿着一条弯曲漫长的乡间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呼和陶勒盖嘎查蒙古族牧民那音太的家里。

现年56岁的那音太是当地呼和塔拉乐队的队长。33年前,他与另外3位牧民成立起当地首支家庭乐队,如今已发展成了一支50多人的牧民乐队。这支民间乐队平时自娱自乐,遇上那达慕大会等活动还被邀请登台演出。

是什么使这些驱牛牧羊的牧民们坚持追求艺术达33年?

那音太告诉记者,他是听着牧人的歌声长大的,少年时曾学过艺术。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草原实施草畜双承包制度,牧民们生产积极性高涨,生活变得富裕了,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1985年由那音太牵头的当地第一支家庭乐队应时而生。

1996年9月底,以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永儒布为首、由区内外10名艺术家组成的“七彩鄂尔多斯”采风团,专程来考察那音太的牧民乐队。看完他们用马头琴、四胡等传统乐器表演的民族音乐后,这些专业文艺工作者深深地为草原牧民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不久,该乐队被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呼和塔拉乐队,汉语意为“草原蓝色乐队”,部分乐队成员还被接纳为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会员。

蓝色乐队

回忆起漫长的演出岁月,那音太说,30多年来,呼和塔拉乐队演出1500余场,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他的妻子乌仁巴拉告诉记者,2015年和2016年乐队曾在鄂托克旗春晚上表演,去年还受邀赴蒙古国演出。几位年长的牧民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呼和塔拉乐队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让更多的人知道鄂尔多斯牧人的歌声琴声有多么优美。

那音太的家是牧民们平时的排练地、演出地,也是所有乐队成员心灵的港湾。老队员道尔吉说道,这种蒙古包式的文化户把牧民们团聚在一起,把不少人从酒桌上、牌场上拉到了文艺表演的舞台上。牧民齐木格说,平时居住分散而感到孤独的牧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过去,风吹日晒、顶风冒雪,骑马、骑摩托车去各地演出,是乐队遇到的一大困难。这些年情况有所改变,但还有两件事令那太音担心: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子琴等现代化设备的引进,严重冲击了蒙古族传统乐器;二是现在嘎查周围越来越多年轻人去了城里和外地,当地民间音乐的群众基础也不如过去雄厚。


蓝色乐队纳音台在家中彩排训班

那音太的担忧不无道理。“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牧区文化建设。”鄂托克旗宣传部长尚二平说道,各级组织已经开始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呼和塔拉乐队是传承鄂尔多斯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当地正计划以此为基础,建立“呼和塔拉”鄂尔多斯保护基地,培养民间艺术人才,为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尚二平说,现在全旗类似的牧民乐队有43支,有力提升了牧民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天黑了,寂静的草原上又传来牧民们的琴声歌声。这悠长美妙的声音里,既有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有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对草原美好未来的向往。(陈沸宇)

      (原标题:在内蒙古鄂托克旗——这支牧民乐队演了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