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向旱灾宣战
入夏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袭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2234万亩农作物、10242万亩草场遭遇1953年以来最严重旱情,445万头只大小牲畜面临冬“粮”短缺,全市因旱灾造成的农牧业损失超过50亿元。
旱灾来得突然,让人不由得为呼伦贝尔捏了一把汗。
这是一组让人安心的数字。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政府紧急下发抗旱资金1.3亿元,其中1000万元特大抗旱补助已下拨受灾旗市区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自治区民政厅下发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00万元;呼伦贝尔市500万元专项资金已拨付受灾旗市,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8501万元。
来自各方面的关怀,让受灾群众如受旱草原般焦灼的心放宽了。
这是一场人与天灾的较量。
面对旱情,牧民最先经历痛苦的挑战:一方面,当地饲草产量过低导致牧草价格一高再高,看着价格高于去年近4倍的饲草,买还是不买,买草的钱又在哪里?另一方面,受市场影响,牛羊肉价格低迷,牧民赖以生存的牛羊卖还是不卖?如何解决牧民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让牧区安全越冬春?一场以抗旱救灾为核心的大会战,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全面铺开。
集全市之力投入这场紧锣密鼓的抗旱减灾战役,仿佛是一个约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罕见旱情之下,呼伦贝尔市沉着应对并作出庄重承诺:大灾面前,一定要切实用好抗旱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农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尽最大努力打赢这场抗旱救灾攻坚战!
饲草告急!牧民告急!
9月7日,白露。
一场刚刚下过的小雨让新巴尔虎草原更添了丝丝凉意。
“现在来多少雨都没啥用了,过了白露温度更低,草不怎么长了。”从今年6月份开始,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巴音乌拉嘎查牧民巴音宝力格的心就一直悬着,他总在盼望着草原上能来一场透雨,草再长得高些、密些,让他的牛羊敞开吃个够。可是,这个心愿始终未能实现。
“旱情太严重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草原旱成这个样子。”巴音宝力格今年56岁,本来家境殷实的他,今年草场只打了200捆草,与往年的1000捆草相比,饲草收成仅为五分之一。
“今年冬天,我和我的牛羊都不好往过熬呢。”他望着眼前枯黄而空旷的草原,担忧地说,“草场的草不到两寸高,被牛羊吃得光光的,按一只羊一捆草计算,如果我留800只羊,就需要20多万元来买草。”
与巴音宝力格一样,由于旱情重,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局长肖明华介绍,今年饲草供给严重不足,鄂温克旗等牧业四旗饲草用量缺口高达67万吨,同时,干旱导致牲畜膘情差,基础母畜安全越冬存在隐患。
来自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呼伦贝尔市降雨总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进入7月,全市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旱情呈快速发展态势。7月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44.7毫米,比常年偏少50.4%,其中,牧区降水量仅为16至3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6%至77%。
更令人无奈的是,今夏的持续高温还让呼伦贝尔草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8月3日至4日,全市气温达到了峰值,7个旗市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新巴尔虎右旗最高气温达到44.1℃。
新巴尔虎右旗呼德勒木日嘎查嘎查达赵军回忆,7月和8月两个月,本应是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季节,可今年的草原高温干旱,稀疏发黄的牧草让人看着心疼,牛羊膘情直线下降。
“本来到了出栏的季节,可是卖一只羊羔还不够买一捆草的。冬天怎么过,牧民们都特别担心。”赵军说。
来自呼伦贝尔市政府部门的消息称,截至8月16日统计,全市草场受旱面积为1024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8%,其中牧业四旗受旱面积高达9856万亩。新巴尔虎右旗受灾草场面积最大,达到3429万亩,其中重度干旱面积达2767万亩。8月18日的干旱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大部、新巴尔虎左旗西部为特旱,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满洲里市、海拉尔区和农区部分地区为重旱。
农区旱情也不容乐观,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223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3.2%。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遭受了自建场6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截至8月25日初步统计,垦区作物受灾总面积527.3万亩,粮豆油损失约15.73亿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1.47亿元。
抓抗旱就是保民生
呼伦贝尔的旱情牵动着各方的关注,更牵动着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心。
9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就东部盟市旱情作出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指出,今年我区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抗旱减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严冬将至,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最有力措施,抓好青贮、调草、储草工作,加大牲畜出栏和外销力度,解决牧民贷款突出问题,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贴,确保越冬牲畜有充足的饲料供给,确保受灾群众吃得好、穿得暖,安全过冬,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8月1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就抗旱减灾工作对呼伦贝尔市进行专题调研后,作出重要指示。布小林强调,呼伦贝尔市委、政府要及时掌握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牧业生产有序推进。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呼伦贝尔旱情,关心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让我们对打赢这场攻坚战充满信心。”呼伦贝尔市副市长李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全力帮助牧民解决眼前购草困难,把农牧业损失降到最低。
“遇上这么大的灾害,我们牧民最希望的就是政府能帮一把,比如说帮助协调买点便宜草,或是帮助协调点贷款。听说政府正在协调从蒙古国进口饲草,我们特别高兴。”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布勒呼木德勒嘎查牧民额尔敦宝力格说。
在旱情严重的牧区打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鄂温克旗辉苏木苏木达乌云娜告诉记者,市里旗里都特别关心牧民,从嘎查的角度我们鼓励牧民保母畜,多出栏,减轻压力。这几天苏木和嘎查的领导都在忙着应对旱情、外调饲草,旗里领导还努力与农信社协商,为牧民办理贷款延期。
乌云娜介绍,旱情对中等户和贫困户打击最大,目前苏木准备为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为普通户申请饲料补贴,不让贫困牧户因灾返贫。
据了解,旱情发生后,新巴尔虎右旗确立“政府主导,牧民主体、综合施策,最低保障”的工作思路,下设外联外销、饲草贮备、饮水保障等8个工作组,着力解决受灾牧民实际困难。经过协调,旗里羊肉的收购价始终稳定在28元/公斤左右,杜绝了往年集中出栏时企业压价的现象。
干群合力定能渡过难关
“牧民今年太困难了,政府不仅要管,还要管好。只要干部和牧民一起努力,我相信能帮助他们过了这个坎儿。”新巴尔虎右旗阿日哈沙特镇党委书记布仁巴雅尔动情地说。
9月2日,阿日哈沙特镇召开牧民座谈会,和牧民一起商量,如何备草过冬,如何调整养殖结构。
“今年羊价太低,草料又贵。为了让我们出去看看市场,书记领着我们跑哈尔滨,跑北京,想帮助我们把羊卖个好价钱。这一趟没白跑,我们开了眼界,了解到草原上的羊应该走高端路线,打出品牌才能挣到钱。”白音乌拉嘎查牧民布仁说。
布勒和木德勒嘎查娜日苏是80后牧民,调研考察后,她和一些年轻的牧民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给羊肉注册个响亮的商标。“这次旱灾也给我们牧民提了个醒儿,以前以为多养羊就能多挣钱,今后得转变观念,增加点牛,少养点羊,要走精品路线。如果资金允许,再发展点旅游业。今年我准备出栏60%,再贷款买点草,先把眼前的困难挺过去!”娜日苏说。
“经过我们外销外联组积极协调,8月31日,黑龙江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到我们旗实地调研,决定与旗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每斤14元的价格,不限量收购11.5至12公斤的羊胴体,这样就能帮助牧民多出栏,快速周转资金。而且旗里严格规定,今年的草要优先卖给旗里的牧民,不许外销。” 新巴尔虎右旗外销外联组副组长王英虎介绍。
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的牧民正在打草,为越冬做准备。
各想各的办法,各出各的高招。受灾的牧业旗县都在积极抓抗旱、保民生,走出去、请进来,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帮助牧民渡过难关。
鄂温克旗副旗长东胜告诉记者,为了应对旱情,他们采取“以畜换草、以劳换草”等方式,引导牧民外出打储毗邻地区饲草,在自家打草场轮刈和留足草籽带的基础上,做到应打尽打、应收尽收。旗里还积极落实困难牧户生产援助、外购饲草补贴,做好各苏木乡镇之间饲草调剂工作,保证丰欠互补。
在鄂温克旗草原深处,记者见到了辉苏木乌兰托格嘎查的牧民扎拉森尼玛。看得出来,旱情对他的打击很大,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场大旱让他没有一点还手的力气,几乎是走进了死胡同。
“看看那片草坡,去年你们要是来,那里会有好多捆牧草,可是今年我一捆草都没打下来。去年我的3台打草机还能帮别人打草挣钱,今年一直都闲着。”指着房前的草场,扎拉森尼玛难过地告诉记者。
扎拉森尼玛认为,抗灾主要还是依靠牧民自己,但是他特别希望政府能为自己的20万元贷款办理续贷。“今年牛羊的价格低,又遇上这么大的旱灾,贷款实在是还不了啦。要是明年行情转好,我好好干一年就把这20万元还上了。”
在新巴尔虎右旗旗委书记吴海东看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要保证大旱之后不出现大灾,确保传统畜牧业基础不动摇。而更关键的是,旱情把多年来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显现了出来。在渡过难关后,政府最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引导牧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走多种经营的路子。
“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牧民着急,干部忧心。但记者从他们各自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一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精神。他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科学调度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凝结成抗旱减灾的最大合力。
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苏木呼伦嘎查打井成功,人畜饮水不再难了。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互帮互助的闪光点。干部们说,要尽全力帮助牧民迈过这道坎儿;牧民们说,不能等靠要,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努力。
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广大牧民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灾过后,呼伦贝尔前行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实。
为草原加油!为牧民加油!为呼伦贝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