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依托美丽乡村建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2018-05-08 11:44:08 | 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阿艺思
摘要:从2013年起,在新“两委”班子带领下,村里一方面争取国家项目,一方面自己筹钱打井,全村近8000亩地全部改造成了水浇地。紧接着,村里大部分土地实现了流转,建起了农业园区。

  养殖合作社里膘肥体壮的安格斯牛。

  蔬菜市场里配货。

 驻村工作队入户了解情况。

  脱贫户赵淑红在超市里整理货架。

  种植基地里热火朝天。

樟子松育苗基地。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旗倒数的“尾巴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到2014年,全村常住465户村民中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

短短3年里,边墙村筑牢基层党建根基,依托林苗产业、畜牧养殖、中草药种植等8大脱贫攻坚“利器”,159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全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一跃增加到2017年的1.7万元。

从精准脱贫,到奏响奔小康华章,边墙村开动脱贫攻坚最强双“引擎”,成为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样板。

脱贫摘帽快 特色产业带

一处处产业发展新图景构成了边墙村可喜的脱贫攻坚画卷。

立夏节气刚过,边墙村的林苗种植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50多名工人有说有笑,正忙着给樟子松树苗装杯。45岁的孙树霞正在一旁监工。

“在林苗基地,一个女工一年就能挣个一万七八,男的能挣两三万。再加上其他季节性务工收入,两口子一年能挣个四五万。”孙树霞说,2014年,她家还是贫困户,家里的收入就靠种植五六亩大田农作物,够全家4口人温饱。在基地工作三四年,她升了职,工作越干越有劲,现在,她一天能挣100元钱,而且还是当日结算。孙树霞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到林苗基地,夫妻俩都在林苗基地打工,一年四季夫妻俩都没有闲的时候,生活大大改观。

边墙村现有350多亩育苗基地,年输出各类苗木达120多万株。太仆寺旗全旗绿化工程有40%的苗木从这里输出,每年可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1.5万人次,带动贫困户50多户。

“去年冬天,村里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我就在这里干活了。活儿不累,一个月还能拿2400元的工资。早晨7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还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咱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成了上班族。”说起现在的工作,68岁的刘旭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边墙村以招商引资形式,新建蔬菜交易市场和蔬菜恒温库,带动30多户贫困户种植菠菜、西兰花等特色蔬菜,不仅为村民提供蔬菜交易场所,还保证了农民种菜的效益。当年12月,春蕾蔬菜市场在边墙村投入运营,刘旭成了第一批到蔬菜市场打工的村民,每个月2400元的收入让刘旭心里乐开了花。

过去,刘旭一家仅靠6亩地的大田农作物为生,一年收入不足一万元。3年来,他通过养牛、种田以及农闲时在村里的蔬菜交易市场打工,收入逐年增加。说起前后生活的对比,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哭是因为那几年没这么好的条件,我有3个儿子,娶媳妇都困难。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儿子们都结婚单过了,我还养了3头牛,土地也流转到合作社,还有退耕还林补贴,加上每月打工收入,我和老伴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刘旭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

在边墙村南2公里,光伏发电项目正成为边墙村和附近地区的“聚宝盆”。由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太仆寺旗光伏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一期工程占地1500亩,投资6亿元。据项目业务经理介绍,园区以光伏设施农业大棚为载体,棚顶可发电,棚底一年四季可种植食用菌、蔬菜、茶叶等特色植物,建成后可带动当地就业5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里仅剩的5户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通过这一项目获得稳定分红。

项目已从边墙村以一亩地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42亩,和村民签订了25年的合同,其中就有边墙村村民高瑞英牵头建立的蒙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830多亩地。高瑞英现在急切地期盼着项目快点建起来,好从企业租回光伏大棚,种植蔬菜、食用菌等特色植物。“光伏大棚不仅可以种植,园区还负责代售租户种植的产品,并且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这真是个好项目。”高瑞英说。

此外,还有马铃薯种植、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中草药产业,边墙村为村民提供更多发展产业“菜单”,群众通过“点菜”的方式,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

建个好支部 致富就有谱

一座仿古的城门、整洁的小柏油路,一座座砖瓦房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旁,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引人注目……

走在边墙村,每个人都洋溢着不一样的精气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个好的致富带头人。”边墙村党支部书记董斌山说,边墙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源于村子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让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王文成就是村里最有说服力的带头人。”宝昌镇党委组织委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刘晶晶说, 2012年,边墙村党支部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拓宽选人视野,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民充实到支部班子。在外打拼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王文成当选村委会主任。

有个好的党组织带头人,支部就坚强、村里就发展、群众就满意。王文成干工作雷厉风行。2013年,全村1193人,其中49人因弃地外出打工而无地耕种,找政府、找信访都不成,王文成给解决了。“小伙子娶了媳妇没地种,这不公平,也没法生活呀!”王文成召开全村大会,商量调整土地。“摊到1000多人头上,不算个事儿。”他先拿自己开刀,父亲去世了,两个孩子考上了公务员,地都拿出来。“老人躺在山上了,孩子挣国家的工资了,还种那地干啥?”大家都知道王文成不是为自己,个别人不乐意也不好说出来。

从2013年起,在新“两委”班子带领下,村里一方面争取国家项目,一方面自己筹钱打井,全村近8000亩地全部改造成了水浇地。紧接着,村里大部分土地实现了流转,建起了农业园区。“种土豆、收土豆、拔草都需要人,女人打工一天80元,男人打工一天130元,两个人一年能挣五六万;村里还有养殖合作社、药材基地、林苗基地,去那儿也能挣钱;钢筋工、水暖工出去挣得更多!”王文成说。

边墙村采取“党员群众提事,干部班子理事,嘎查村民会议议事,帮扶单位及责任人承诺办事,广大嘎查村民群众评事”的工作方法,从每个贫困户家庭入手认真实施精准帮扶的“细胞工程”,精准“号脉”,及时开出“药方”……新一届支部班子立足边墙村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村,依托产业支撑、金融扶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集聚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紧扣脱贫攻坚认真落实‘党员双向培养计划’,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同时,加大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通过回引党员创业脱贫、党员结对帮扶、党员众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引导动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边墙村第一书记、太仆寺旗旗委组织部副部长韩俊九说,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村委会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青年,一方面给党组织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吸纳他们的新理念、新思路,帮助村里谋划下一步发展。

村里林苗基地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的委员,养殖合作社和中草药基地的带头人就是村委会主任王文成。村里最年轻的党员刘永刚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贫困户高瑞英被吸纳为党员,带领更多村民通过工程建设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蔬菜、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业,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建设净菜加工基地,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成祺红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逐步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同时,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种植研究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提升中草药品质,打造太仆寺旗道地蒙古黄芪品牌,利用道地黄芪仿野生种植基地,规划新建中草药饮片加工厂、中草药交易中心,实现中药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依托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畜牧业,由村委会牵头,整合项目资金,带动贫困户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养殖规模预计在300头。”对边墙村未来几年的发展,王文成说,村“两委”班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全村可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集种养、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为建成“田园综合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还要着力发展旅游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现在正在建设湿地公园木栈道、休息区以及活动中心、接待宿舍等基础设施。”村党支部书记董斌山说,通过实施美丽乡村等项目,边墙村先后建成农史农耕文化体验馆、农家客栈,努力将边墙村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农俗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旅游示范村。“通过这些产业带动,不仅让贫困户脱贫,更要让大家伙一起致富奔小康,让我们边墙村没有一个贫困户。”董斌山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