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牧民中的诗人 诗人中的牧民

2016-03-14 14:19:43 |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 作者:赛男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一提到纳·赛音朝克图的文学作品,不少受过他教导和熏染的人,都会满怀深情地如数家珍。纳·赛音朝克图以他的文学天赋和丰富阅历,成就了在内蒙古文学史和民族文化事业上的卓越地位。

草原文化的一个符号

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大抵一样,这就是人生道路的坎坷中有顺遂,失败中有胜出,历经千迴百折,无数历练,才会有经典佳作问世。纳·赛音朝克图亦不例外。

1914年2月23日,纳·赛音朝克图出生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少年时代的纳·赛音朝克图温和而又细心,他对母亲非常体贴,就像女孩儿一样帮助母亲照顾弟妹、分担家务。旧中国的科学、文化十分落后,尤其是在偏僻遥远的牧区。尽管如此,正蓝旗公署还是在公署所在地那日图设立了一所小学。纳·赛音朝克图请求父母,不要让他去当喇嘛,他想去念书。经过多次商议,父亲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15岁这年,纳·赛音朝克图走进了正蓝旗小学,接受启蒙教育。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在正蓝旗公署做了3年文书。这段时间,他知晓了封建官僚的腐朽,后来,他在诗集《蒙古兴盛之歌》的《书信之五》中,运用书信的手法,发出了自己的愤慨和抨击。

1936年,纳·赛音朝克图被旗里选送到张北察哈尔蒙古青年学院学习。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浑善达克沙地,对诗人来讲,是一次思想意识上的飞跃。在学院学习不到半年时间里,他就写出了《文化与生活》等7篇散文。1936年12月,纳·赛音朝克图在《丙寅》杂志上发表历史小说《六盘山》,这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1944年入选蒙文学会编辑出版的《古今蒙古故事》一书。期间,纳·赛音朝克图接触了许多进步书籍。1937年4月,他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学习,想通过文化教育挽救民族。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对《成吉思汗圣训集》《蒙古青旗》等蒙古族古典名著进行了研究,编辑了中外名人格言录《心灵之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青年时代起,纳·赛音朝克图在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苦苦求索的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期盼用自己的作品唤起民族觉醒。

1941年,纳·赛音朝克图回国后,出版了第一部抒情诗集《心侣集》。这是蒙古族现代文学史上受外国诗歌影响并与西方现代诗歌交流、融合,产生的第一部蒙古族现代抒情诗集。此后,纳·赛音朝克图回到苏尼特右旗的家政实习女子学校任教,期间创作了关注蒙古族妇女命运、提倡解放妇女的诗集《蒙古兴盛之歌》。

解放前的纳·赛音朝克图,与其说他是诗人,还不如说他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极疏导者。1942年至1945年,纳·赛音朝克图在女子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在师生中颇有影响,同年8月,苏联红军向日本军国主义宣战后进驻察哈尔,纳·赛音朝克图热情地迎接和协助红军工作,被委任为察哈尔盟(现锡林郭勒盟)临时革命政府盟长。9月,他经苏联红军介绍赴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党校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并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走上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兴盛繁荣之路,开始了他新的航程。1946年1月,纳·赛音朝克图在蒙古国用笔名乌·朝洛蒙发表了长诗《乌兰巴托》。

用诗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一直是纳·赛音朝克图的执着追求。1948年,纳·赛音朝克图回国后,接受党组织分配,到刚成立的内蒙古日报社工作。195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由乌兰浩特迁到了呼和浩特,他的工作也从内蒙古日报社调到内蒙古出版社,后又调到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工作,一直到1955年。这个阶段,他一边工作,一边不间断地从事诗歌创作。1956年1月,纳·赛音朝克图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四届会议。2月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与老舍、侯宝林等艺术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即席创作诗歌《握着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的巨手》在宴会上朗诵,并同毛主席亲切拥抱。

从1955年到“文革”前夕,他连续出版了《我们的雄壮呼声》《狂欢之歌》《正蓝旗组歌》等多部诗集,同时有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大量作品问世。与此同时,他在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先后参与了《毛泽东选集》和重要时政文献的翻译工作,对内蒙古的社会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5月13日,纳·赛音朝克图在上海病逝,终年59岁。1999年8月,正蓝旗党委、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纳·赛音朝克图诞辰85周年活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届时推出了《纳·赛音朝克图全集》共8卷150万字,他成为我国第一位出版全集的蒙古族作家。

纳·赛音朝克图以他的文学天赋和丰富阅历,成就了在内蒙古文学史和民族文化事业上的卓越地位。

1  2  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