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在高校深造中升华
进高等院校深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一直是刘巧芝耿耿于怀的夙愿。
2005年,她结集出版了15万字的散文集《伴你到天涯》。同年,她加入内蒙古作家协会。《乌海日报》报道了她艰难的文学创作之旅后,其文学才华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点,刘巧芝拖着行李箱,步履轻捷地朝着自己向往的内大文学院主楼走去。她要攻读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生专业。
文研班是培养内蒙古籍作家的摇篮。曾培养出玛拉沁夫、云照光、扎拉嘎胡等一大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21世纪内蒙古中青年作家严重断档的情形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大学3家联手,于25年后重新在内蒙古大学恢复文研班的教学。刘巧芝通过有20多万字公开发表作品的审查和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的两项初选,又经过3小时的严格考试,终于在全区300多名中青年作家中胜出,成为内蒙古大学2009级文研班脱产深造的30名汉文作家学员之一。
教室——食堂——图书馆,刘巧芝孜孜不倦地钻研着文学的精要。2010年4月,文研班还为她的散文集《伴你到天涯》举办了作品研讨会。
文研班毕业后,刘巧芝回到乌海继续她的打工生活。去年春天,刘巧芝再赴内蒙古大学,参加为期1年的文学创作高研班学习。其间,她创作的长篇小说《猫眼》作为乌海市重点扶持的文学作品,历经8年的反复修改,于去年8月底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
这部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西部城乡结合部发展变化的长篇小说,“以一只猫的眼睛和视角,透视出底层妇女生活命运的运行轨迹,其中不乏对环境的赞美、对人性中良善的讴歌、对民俗文化的留恋。《猫眼》看起来是一只猫对低层百姓生活仰视角度的观察和记录,实际上是对人性中那些虚伪肮脏卑鄙龌龊行为的俯视后的鄙视。”刘金梅评价说。
9月28日,内蒙古大学为《猫眼》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著名作家邓九刚对内蒙古大学为刘巧芝的作品开研讨会赞赏,他说:“作家不应丢失自己的创作根本,文化符号、地域特色、平庸生活的场景正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像刘巧芝这样靠自己的劳动坚守创作的作者,应该是国家和社会扶持的对象……”
在乌海打工生活多年,刘巧芝像她目前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里的主人公们那样,见证了乌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她的散文《乌海,我用今生爱上你》《我的乌海我的城》《甘德尔的眼睛》,小说《圆梦乌海湖》《情缘》《鸳鸯鞋垫》等作品,都表达了对滋养她成长的这片热土的眷恋和深情厚意。
她说:“文学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刘巧芝,1965年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偏僻乡村。高考落榜后,在田园劳作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上世纪90年代末全家落足乌海,靠打工生活。2009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2015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高研班。是内蒙古作协首届签约作家。
作品有散文集《伴你到天涯》,中篇小说《林婵》《花殇》,短篇小说《花落花开》等,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