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开始兴起。 石历增 摄
生活越来越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日益提升。 石历增摄
社区和村卫生室方便居民就医。 石历增 摄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的建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石历增 摄
金融服务创新助力经济转型。 逸宁 摄
繁忙的陕汽新能源车生产线。 逸宁 摄
天蓝地绿城市洁净。 石历增 摄
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手段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十三五”期间,乌海市将把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优化提升工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打造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产业新体系。
作为工业城市,在近年来不断转型发展升级的基础上,乌海将构建以绿色、低碳、安全、循环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新体系。乌海市电能储备丰富,液化天然气早已实现量产,围绕这些清洁能源输出,乌海将加大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打造成区域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焦化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和行业整体竞争力。实施焦炭气化战略,实现资源分质分级利用,不断延伸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条,发展以农药医药中间体、多元醇、PVC糊树脂等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构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形成行业间、园区间和区域内的循环系统,发展“三废”环保产业,打造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近年来,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乌海的文化旅游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和区域物流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为乌海“十三五”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抓手。“十三五”,乌海将发挥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随着金融服务业对地区财政贡献率达到7.5%,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扶持金融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乌海一个重要目标。据估算,到2020年,全市公路里程有望达到1200公里,同时配合乌海机场和铁路,区域物流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乌海将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未来5年,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性逐步上升,乌海市依托区域优势,有望为区域贡献更多的养老、医疗、理疗等大健康服务。同时,以政务云中心为核心,建设以“一云、两网、四库、+应用”为主要架构的“智慧乌海”,将借助大数据推断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更快发展。
此外,随着农业产业化推进,“十三五”期间,乌海以葡萄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将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乌海的优质葡萄酒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出去。
“十二五”时期,乌海遵循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借助自治区统筹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的契机,全力转型升级,“沙地绿洲、水上新城”的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
“十三五”是乌海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实现一系列发展目标,乌海将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贯彻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及“8337”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创新协调发展将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作为传统产业占有相当大比重的乌海市,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该市“十三五”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乌海将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适应发展需求,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通过创新形成培育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为突破传统思想和体制机制束缚,为创新营造广阔空间,“十三五”期间,乌海将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期间,将加快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标志性、支撑性的改革成果,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坚持区域协调、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依托乌海海关,建设国际陆路口岸,建设自治区向北开放的能源资源加工交易基地。
“十三五”期间,乌海将坚持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坚持人口向城区、产业向园区集中原则,加快产城融合,重点做好“山”“水”“城”3篇文章,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乌海黄金岸线。为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铁路、公路和航空规划建设,推动“无缝对接”。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由阶段性向常态化工作转变,协调推进农区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农区长久发展问题。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民生优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长期以来,乌海一直十分重视民生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十三五”时期,乌海将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就业、社保住房保障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多方面推动大民生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普遍提升。
坐落于大漠边缘,又身处“小三角”工业区的核心位置,乌海的生态和环保工作一直有着特殊的意义。近年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明显进展,但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为此,“十三五”期间,乌海将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林业生态技术,提高生态质量,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建成全国森林城市。同时,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矿山恢复治理,在自治区支持下,开展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加强水污染防治,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将“沙地绿洲、水上新城”建设向前大步推进。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乌海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员动员、包联到户”的扶贫格局,5年后,国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作为国家创业城市示范市,“十三五”乌海将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强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运用创业组合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深入。依照“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方针,扩大社保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程一直是乌海的一项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乌海将在加大力度建设的同时,推动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新举措,保障全市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
为提升区域中心服务承载力,“十三五”期间,乌海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公共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的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保障能力将力争走在全区前列。同时,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建设法治乌海,打造阳光政府,建设平安乌海,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并建立健全食品溯源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