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颜值:雪豹首“秀”引世界瞩目
人类聚集地首次记录到雪豹踪迹
2015年10月10日22时,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居民桑周开车沿着县城主干道回家途中,看到一只雪豹在路边行走。
在桑周拍的视频中,记者看到这只雪豹在路边慢慢踱步,对周边围观者兴奋的叫声及车灯照射丝毫不感到惊慌。
2015年,仅在杂多,就有4次雪豹光临的记录。作为属于世界级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杂多等地,都发现过雪豹踪迹。
与以往追踪雪豹脚印不同,人类第一次在人类聚集地记录到雪豹踪迹,动物专家认为:这是青海生态优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好证明。
普氏原羚:首次增长到千只以上
青海湖畔,也有着一种濒危物种——普氏原羚,这种温顺的动物,食草为生,原先大量生活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最后仅存于青海湖畔。
目前,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已从原有的200余只增加到1000多只,种群数量稳定。
追踪湟鱼:青海湖多了千万粉丝
今年的央视《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特别报道,把青海湖、湟鱼推到众人眼前,很多人这才知道,青海人用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和这片水域中的生灵。
“景象这么壮观,我想去看看”“我要去看鱼,我要去看鸟”……在央视报道同时,西海都市报连续刊发四期《青海湖,生命的奇迹》系列报道,让各界人士对湟鱼、青海湖的关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省内外媒体更是大规模转载,让青海湖、湟鱼、青海湖畔鸟儿成为微博、微信、论坛讨论的新宠。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媒体的持续关注直接带动青海湖旅游热,2015年5月,青海湖景区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8.71%。在5月下旬之后,青海湖旅游人数同比更是增长49%。报道带动“湟鱼热”“青海湖热”。
业内人士甚至乐观估计:相关报道至少给青海湖增加了千万粉丝。
动管局局长说保护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恩光:通过严格保护,严格执法,青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过去已经有了可喜成效,我们在2015年底,已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希望2016年,青海天更蓝,水更绿,野生动物能自由生长,颜值爆表。更希望2016年,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走到全国前列。
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厅获悉,我省85%的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环境被纳入保护区保护范围,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目前,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青海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建设工程,生态恢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种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青海湖保护区通过实施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和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区域内退化、沙化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快恢复,围栏封育和人工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已连续几年水位增长、水量增加。
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广大藏区牧区境内其他各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牦牛、藏野驴、岩羊、雪豹、马麝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恢复增长。
根据调查发现,青海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复杂多样,特别是山地动物、水域动物、草原动物等,条件尤其优越。目前从生态地理环境上,分成四个生态动物群。即从东南向西北由高地森林灌丛动物群-高地草原及草原草甸动物群-高地寒漠动物群-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我国保护野生动物重点地区之一
分布于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2万多只恢复增长到现在的近6万只;分布于环青海地区的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300只,逐步恢复增长到1000多只。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数量由22只增加到120多只。
我省野生动物物种数量超过全国十分之一
目前,青海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499种,占全国4865种的10.26%。其中哺乳纲8目23科53属103种,鸟纲17目60科168属380种,两栖爬行4目10科11属16种。同时,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74种,占全国保护种类330种的2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53种。
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据有关部门监测,三江源区的出境水量达600多亿立方米,区域内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3.2%增加到4.8%。
生态盈余:青海重任在肩
2015年11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发布最新一期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需求的研究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仅剩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仍维持生态盈余。
《报告》显示,不同省区市间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有明显差异。东部省份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高,中西部省份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
在2010年,中国有6个省区(内蒙古、云南、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生态盈余(生物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到了2015年,全国仅有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维持生态盈余。
“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青海治青理政的新思路。”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博士马洪波认为,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青海绝不是坐等中央和东部发达地区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是要紧紧抓住战略新机遇,在发挥好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全青海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新路子,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