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即将拍卖的是清代鎏金长寿佛……”
“我出2000元!”
“3000元!”
“我出3500元!”
眼前的这一幕“明争暗斗”的拍卖场景并非出现在电视剧里,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11月14日至15日,由草原文化收藏社区主办,通辽市收藏协会、市古玩商会承办的草原文化收藏社区第一届年会暨藏友交流会在我市草原大厦拉开帷幕。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友满怀热情和期待,满载心爱的古玩宝贝相约大美科尔沁,现场交流淘宝,共襄盛举,用激情点燃了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推开藏友交流会的大门,你便走入了这一室古玩珍宝的时空和世界里。鳞次栉比的红色展台上摆满了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特色的宝贝,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展台的一侧,是隐隐透着骄傲和自信的卖家藏友。他们或沉默不语,或精心雕琢,一动一静都尽显主人翁的姿态。而在展台的另一边,则是小心翼翼、敏锐犀利的买家藏友。他们神情专注,目光如炬,每经过一处“聚宝台”都要斟酌个一时半刻,生怕哪一件稀世珍宝就这样从眼皮底下溜走。
“怎么样,场面很热闹吧?上午来的人比现在还要多呢。我们一共准备了140多个展位,可仍然有藏友没有租到。”草原文化收藏社区的版主杨文超告诉记者,这次交流会特邀请了阜新古玩城、呼和浩特市古玩商会、锦州市古玩商会共同参与交流,活动共涉及“藏友交流”、“拍卖会”、“交流晚宴”三大版块,粗略统计参会人数已达到3000余人次。会前,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们通过在草原文化收藏社区及微信等网络平台报名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并按要求带上老货、真货前来参加交流和拍卖。最终,所有藏品均由相关专家鉴定后才可进行交流拍卖。
据杨文超介绍,“草原文化收藏社区”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最大的草原文化收藏网站。它集合了红山文化、辽金文化、蒙古族文化等诸多草原文化系列的收藏和鉴赏内容,汇集了众多玩真货的草原文化名家和收藏爱好者。该网站一直奉承着对假货“零容忍”的原则,因此也是中国最有态度的一家收藏网站。举办此次年会,目的就是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指示精神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团结热爱草原文化的各界朋友,为探索“草原丝路”的内涵与脉络作出应尽的贡献。
作为本次交流会的重头戏,拍卖会无疑吸引了众多藏友的眼球。一件件珍宝在此起彼伏的拍卖声中不断升值,其历史价值也随之被不断重估。手起牌落,藏品易主,这同样是一场无硝烟的争斗,为的都是彼此的那份“心有所属”。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共有19件藏品成功拍出。
通辽市收藏协会、市古玩商会会长李赓文表示,这是继09年人民币冠号顶级收藏展之后,我市举办的第二次全国性的古玩盛会。本次活动,不仅为全国收藏爱好者搭建起一次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了全国各地古玩行业信息的互通,同时也推动了我市古玩行业的发展,丰富了科尔沁草原的历史色彩和文化内涵。李赓文说:“在这次交流会上,我看到了我们本地,乃至全国古玩行业的发展前景。各地收藏家们利用这次机会建立密切联系,各取所需,促进了古玩行业,特别是我市古玩行业的发展进步。同时在参会期间我还留意到,许多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因为热爱投身到古玩行业中,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更多学生以及待就业的人提供了一条就业创业渠道。如此盛大的一场古玩界盛会,同样也为我市的餐饮、住宿、旅游等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从经济上看,这次交流会都举办得非常成功。”拍卖会后,来自霍林郭勒市的一位收藏爱好者付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次交流会的举办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就从家里赶到了通辽。这次我也带来了我个人的部分藏品,希望能和全国各地的藏友学习和分享。交流会期间我确实在这里淘到许多宝贝,而且还和各地的藏友建立起了联系。我觉得这样的古玩盛会举办得很有意义,给我们这些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今后通辽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推动我们古玩行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李睿红实习生李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