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五千人抢黑枸杞 看蒙草如何引领草原发展

2015-09-08 09:41:30 |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 作者: 安钟汝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则五千人抢夺草原黑枸杞的新闻揪起了我们的心,这里面不仅是法制建设的思考,更是牧区建设过程中处理牧民增收与草原保护矛盾的思考。与青海格尔木大草原的租赁不同,蒙草公司在流转牧民草场后,是以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

原标题:五千人抢摘草原黑枸杞 看蒙草如何引领草原发展新方向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则五千人抢夺草原黑枸杞的新闻揪起了我们的心,这里面不仅是法制建设的思考,更是牧区建设过程中处理牧民增收与草原保护矛盾的思考。

失控的草原管理与法不责众的心理

数千人的摩托车大军肆无忌惮的在草原肆意奔腾,他们不仅是对绿色草原的践踏,更是对法律的淡漠。另一方面则是牧民的无助,从报警到把希望寄托在承包商,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对着草原默默流泪。

据新京报报道,对于数千人掠夺大军的抢摘行为,当地政府部门虽然也调动了力量,但同样收效甚微。格尔木市林业局、森林公安、乡镇派出所、农牧局、镇政府都参与“劝退”抢摘者,但根本没效果。草原的野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野生的黑枸杞也属于草原野生资源。牧民只拥有草原的使用权,不论是牧民还是承包商都对草原上的黑枸杞没有拥有权,加上没有政府部门出来监督、管理。法不责众心理导致的数千人掠夺大军的抢摘行为。

草原保护、牧民增收、牧区建设全方位解题

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抢摘黑枸杞的“带头大哥”早先也是牧民,后来草原也被破坏,为了生活只能到草原上掠夺财富。这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生计去掠夺草原资源,草原被过度掠夺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在草原资源枯竭后,牧民就需要寻找新的草原去掠夺资源。

如何让牧民生计问题与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相得益彰,从源头解决矛盾,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在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一条通过企业、政府、牧民紧密协作;草原修复、牧民增收、牧区建设一体化的路子获得了领导跟百姓的认可。内蒙古的一家生态修复企业——蒙草公司通过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牧民等多方合作,逐步建立完善“草牧产业运营平台”进行草原生态修复的同时带动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建立起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模式,即促进生态建设又促进牧区建设和社会稳定。

与青海格尔木大草原的租赁不同,蒙草公司在流转牧民草场后,是以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因为被流转的草场大多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产草的质量和产量都在锐减。蒙草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草种,给退化的草原进行生态修复。当地牧民把草场承包给蒙草公司后拿到固定的草原流转租金、入股“固定分红”。同时,蒙草公司还雇佣他们来种草,再加上养殖牛羊,一年的收入相当可观。即解决草原生态保护问题,又解决牧民增收问题。

依靠科技才是草原资源优质高产的保障

在青海格尔木大草原上,一般的承包商名义上是保护草原,实际上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多承包商会给黑枸杞施肥,喷农药。施肥会造成草场板结,喷农药会杀掉草原的昆虫和动物,这破坏了草原的生态链。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些承包商为了增加黑枸杞密度,居然把草场的其他植被全部清理,只留下黑枸杞。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加剧草原生态的破坏。

同样以蒙草公司为例,蒙草为了提高牧草的优质高产,从草种的基因、打草的方式等多角度入手,培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草种、可持续的科学打草方式,,以科技为基础,从“根”上促进天然牧草以及人工牧草的优质高产。

受伤的草原需要新的方向

格尔木草原上,从甘草到昆仑白玉,到沙金,再到如今的黑枸杞。都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攫取者、掠夺者。他们的车队在植被脆弱的戈壁“开辟”着一条条道路,把零星生长着植被碾压。土石开始蓬松,松软的沙土翻了上来变成一条条沙带;一亩草地上,被挖的洞多达上百个,草原不再平坦;沙石裸露,风一吹,尘土飞扬。这些地方将寸草难生,草原需要一个新的方向,把草原和牧民引向更好的明天。蒙草公司的创新模式可以当做草原可持续发展借鉴,有助于草原生态恢复和牧区建设

没有牧民为生存的抢夺资源,没有企业为利益粗放增长,相信未来草原会越来越美!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新京报记者安钟汝报道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