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传承的设计理念
娜仁花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物品摆在博物馆里;二就是让它融入生活,变成每天日常用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流传下去了。
她觉得蒙古族传统的文化中充满了美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毕竟太过传统,而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与时俱进,变得我们能够用到。只有这种实用传承才能让传统的文化不再变得让人无法触摸,不再只是尘封在博物馆中。
采访中,她指着一根立式台灯说:“这个台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蒙古族文化中的苏立德,翻译成汉语就是战旗,战旗平时已经不再常见,做成台灯的样子就能融入生活。”
当然,这种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将蒙古族文化元素符号化,然后嫁接到现代设计上,它是要对蒙古族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服装完美的融合。“很多人觉得做一件衣服,上面放上民族特点的图案就是蒙古族服装了,这是个误区。元素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体现,并不是民族图案就能体现出民族服装。”
“目前蒙古族服饰这个行业里专业的设计师特别少。设计师应该是特别专业性的职业,必须懂板,懂样衣,懂对工艺的处理。同时作为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师,还需要了解民族文化,知道怎样在服饰上体现文化内涵。”娜仁花说。
在融合的过程中,娜仁花的设计风格是“减法设计”。
“当你看到蒙元素的服装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蒙古服装,因为它不像传统蒙古服装那么繁复,但它又像蒙古服装,因为它带有蒙古服装标志的盘扣和立领,以及许多标志性的花纹和样式。”虽然娜仁花设计的服装已经攻克很多工艺难题,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可是她仍然坚持每一件服装上都应存在手工制作的部分,而这种有“温度的细节”,也正是这些承载了民族服饰的精髓。
娜仁花认为,相对于传统制衣,现代民族服饰应实现3大突破:定位的转变:民族服装从简单地将图形和款式运用服装服饰上突破到真正赋予民族服装时尚感和设计感,让其能够称之为时装。生产模式的突破:从原来的家庭式、作坊式的小规模少产量的生产模式转变到流水线式的批量化成衣生产阶段,并且能够实现高端定制;制作工艺的突破:国内普通的制衣企业根本解决不了,只能纯手工或叠加4、5层面料才能实现的复杂工艺,我们通过与外国特殊工艺厂家的共同努力,3年最终实现了复杂工艺的工业化生产,而这种传统工艺的改进,应该更多,这样才能适应当下时装生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