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
递出呼伦贝尔新名片
(记者 杨红 袁丽娜/文 林林/图)
原标题:文化繁荣风景线上不朽绝唱 蒙古民族追宗思源之精神家园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魂魄。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民族的精魂浓缩在文化的传承中。
据史料记载,蒙古民族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额尔古纳河流域是学者们公认的蒙古族发祥地。蒙古民族被称为天之骄子,辽阔的草原孕育了蒙古民族的强悍与坚韧。他们从苍狼白鹿的传说中走来,走向辉煌的历史。在成吉思汗的战旗下,他们一路驰骋,横贯亚欧大陆,直到天与海的尽头。如何深入挖掘蒙古族历史文化,让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成为海内外人士认知呼伦贝尔的又一“烫金名片”?为破解这一命题,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的建成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长生天的启迪,追寻一个伟大民族之根的精神家园
翻开蒙兀室韦留下的厚重历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人类文化遗产的恢宏画卷。
额尔古纳河是蒙古人的母亲河,她有1800多条支流,密布在大兴安岭西麓和呼伦贝尔草原上,似血液、似乳汁、似清泉,哺育蒙兀室韦人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成长,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壮大,在蒙古高原上驰骋,最终冲向世界的舞台。自古以来,额尔古纳河流域就是人类深情眷恋的热土。而史书关于蒙兀室韦和额尔古涅·昆传说的记载,更是佐证了此为蒙古之源之实。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历史的脚步穿越了千年时空来到今天,曾经辉煌至极的时代变成沉睡在森林草原上的遗迹,以另一种身份变成了承载蒙古民族之根脉的特殊载体。
但是,长生天始终眷顾着这块土地。蒙兀室韦在今天的呼伦贝尔留下了考古学遗址:额尔古纳市奇乾存在蒙兀室韦人穴居遗址;激流河边的皇火地发现了蒙兀室韦人留下的祭祀或墓地遗址。
2009年7月,时任市长罗志虎率一班人马赴额尔古纳市室韦、奇乾考察蒙兀室韦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探讨建设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的可行性与前景。他说,蒙古先人遗迹是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主体部分。
时隔四个月,罗志虎再次实地踏查,这一次,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的重大决策。
2010年,市人民政府将建设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全市重点公共公益项目。
当年3月,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对接会在北京召开。
当年4月,由相关部门、我国及蒙古国有关专家和教授确定了朝圣区、文化展示区、旅游区、居住区、行政区“五区合一”的景区主题框架,并第一次组成的庞大马队,骑马实地踏查穿越德帝音谷。
从春到冬,无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我国和蒙古国的专家团队,再到相关企业、具体建设者,数次到室韦踏查。夏季他们骑马穿越原始森林,冬天则趟着没膝的积雪艰难前进。
从实地踏查到专家研讨,方案从初选到几经审查,经过反反复复充分论证,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实现了由理念到蓝图,再到启动建设实施的过程。“蒙古族发祥地”呼之欲出、跃然成势。
2010年6月,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民俗文化项目室韦博格达山敖包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正式开工建设。自此,融合着蒙古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一项集文化遗址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提升、旅游产业培育为一体的综合工程,正式启动。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发展引领大突破。经过5年运作建设,今年7月28日,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在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盛大开园。至此,在长生天的启迪之下,一部特殊的寻根之作,一个承载蒙古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家园,巍然屹立在额尔古纳河畔。
大草原深处的恢弘巨制,承载一个伟大民族波澜壮阔的演进史
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是以探寻蒙古族起源为主线,以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立足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真实展示了蒙古族在森林、草原各时期的历史、考古发现及生产生活习俗,是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景区划分为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朝圣祭祀区、行政管理区、民俗体验区等五区,原生态真实展现主题文化,将有关蒙古之源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标志、建筑外饰、室内装饰、旗帜、建筑平面布局等各个细节之中,使蒙元符号无处不在。可以说,蒙兀室韦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棵草木都在向世人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史上经久不衰的传奇,景区的每一处场景都承载一个伟大民族波澜壮阔的演进史。
21公里长的景区东西穿越线,是一条蒙古之源文化历史的穿越轴,行进其中,我们可以往来穿越千年时空,身临其境地体验那段金戈铁马的豪情岁月。
景区面向东方的大门,起名为“太阳门”,蒙古语为那仁乌德。这里是游客集散地一站式服务中心,也是开启蒙古之源文化之旅的始发站。那仁乌德是一个穹庐式的造型,体现了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在穹庐式造型的上面,有4柄苏勒德在蓝天白云下巍然屹立,显示着成吉思汗时代战神和军徽的威严。大门正中是被人们称为“鹰神”的孛尔只斤·乞颜氏黄金家族的图腾海东青浮雕。
蒙古乞颜部落景区主要由乞颜德音乌德大门(八世纪部落大门)、三个奥日沁(仙人柱)、三个额布森恩布勒(草房子)、地窨子、三个乌日楚德音鄂托克(工匠屋)、一个额金斡尔朵(酋长大帐)、一个勃额格音鄂托克(萨满屋)等七部分组成。核心区的库里勒台斡尔朵是蒙古乞颜部落各氏族首领开会的地方。大帐门前竖立着9个苏勒德。大帐依据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进行装饰,再现了1300多年前蒙古乞颜部的政治生活场景。
孛端察尔·蒙合黑场景是根据《蒙古秘史》关于孛端察尔事迹的记载建造。孛端察尔·蒙合黑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始祖。
朝圣祭祀区是核心区,有著名的室韦博格达山德都敖包。德都敖包是按蒙古族远古萨满教规制新恢复的石堆包,高18米,分上、中、下三级,分别代表天、人、地三界。从下到上直径分别为13米、9米和7米,是景区的制高点。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综合研究项目”的子项目,博物馆主体为圆形单体建筑,形似敖包。主入口两侧夹层8顶蒙古包寓意“八白室”。建成后要展出在呼伦贝尔考古发现的有关蒙古族的文物。目前,博物馆主体框架已完成,年内将完成全部主体工程,并开始实施内装布展。
小标题:千年盛事,留下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绝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宝贵传承,如何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将之发扬光大,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新问题。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初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也曾指出,坚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守好各族人民的美好精神家园。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是草原人民的使命和责任。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守好各民族的精神家园。
古老而不断焕发生机的中国作为各民族的共同家园,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建构也十分绚丽多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又是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汇聚。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既是将一部蒙古民族文化史推向了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色彩,也将作为一个文化精神符号,代表全世界蒙古人寻根祭祖的独有文化记忆引起世界的共鸣。
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作为全世界蒙古人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在与中华民族大家庭融合过程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起,代表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建设好这个景区,就是守护这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景区导游塔娜说,悠扬的牧歌,林海草原都在讲述着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故事,每次的讲解都使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血脉中流淌,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是的,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源头很远,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未来。文化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需要数百年、数千年,甚至是数万年的积累。但是,只要留住记忆,护住根脉,草原的精神家园就会更加亮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蒙古之源,民族摇篮;天骄故里,精神家园。壮美的草原风光与厚重的蒙古文化已深深融为一体,成为呼伦贝尔的靓丽名片。极目远眺,呼伦贝尔,正以雄浑豪迈、百折不挠的气概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