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0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初步构建起“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中小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而在三年前的2022年,全市仅有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龙马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邵南摄)
市工信局通过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夯实梯度培育的根基,目前入库企业已达119家。该培育库聚焦工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具有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成长性好、配套能力强特点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
市、旗两级工信部门建立了优质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从政策解读、技术支持、融资协调、人才引育、管理优化等方面为入库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这种系统性的培育模式助推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细作,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邵南摄)
在政策激励方面,通辽市自2022年以来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自治区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每家企业再给予30万元市级配套奖补。目前已完成对15家企业共计450万元的奖补资金拨付,积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此外,通辽市还重新制定了《通辽市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办法》,不再要求企业缴纳助保金,政府风险补偿金按10倍放大授信额度,单户企业最多可享受3年连续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通辽市海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邵南摄)
霍林郭勒市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成效显著。该市以电解铝为基础,延伸出4条完整铝产业链,产品覆盖铝箔、板带、铝银浆等120余个种类,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基新材料产业聚集地。
开鲁县则围绕玉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内蒙古昶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39项专利,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等38个国家和地区。
科左后旗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紧扣“硅砂发光”“肉牛更牛”“能源焕新”三大核心战略,通过提高政策整体效能,深化落实为企服务,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深耕垂直细分赛道,打造了“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四级梯度培育库,实施“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动态管理模式。

创新10万吨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及IT配件项目生产车间(邵南摄)
下一步,通辽市工信局将持续深入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充分借助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政银企对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不断充实完善梯度培育库,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服务平台功能,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记者:邵南,原标题:通辽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果显著 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4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