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沙治沙!“草”企代表王召明:尊重而不是较劲才能“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5-09-17 15:54:1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蒙草生态创始人王召明作为草原生态修复领域的企业界代表参与嘉宾对话,他的发言关键词是“尊重”。

科学防治荒漠化,相对于传统模式,有哪些创新实践?一个治沙项目如何“可持续”?中国草业企业做了什么?生态产业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实践路径?

9月16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本届论坛以“科学治沙•绿色发展”为主题,聚焦科学防治荒漠化、科技赋能综合治理、草原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全球土地友好型商业发展等议题,举办“科学防治荒漠化”主旨论坛,以及“草原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土地友好型商业发展”2个专题论坛、“科技赋能综合治理”院士论坛,邀请4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对话。

17日上午,在论坛的院士对话环节,就“防沙治沙与生态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话题,组织了一场嘉宾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立陶宛米科拉斯•罗梅里斯大学教授保罗•亚历山大•达希尔瓦•佩雷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拓万全,全国人大代表、蒙草生态集团创始人王召明,全国劳动模范、治沙女杰殷玉珍等6位嘉宾参与了对话,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李琰主持。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蒙草生态创始人王召明作为草原生态修复领域的企业界代表参与嘉宾对话,他的发言关键词是“尊重”。他说,只有尊重,才能实现可持续治沙。要尊重这片沙地的上的一切,包括它的土壤、植物、气候、产业和人,只有尊重生态、师法自然,才能在自然中找到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以“草”为业的科技型上市企业,蒙草生态多年来深耕乡土植物科研与生态修复,在种业科技和生态产业领域成果丰硕,也在多年的荒漠化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小草理论”,王召明的很多话被媒体评为“金句”。他说,“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但种不出一片草原”“治沙不是和自然较劲,而是让土地恢复原来的样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植物”“我们不只是要让沙地绿起来,更要让绿色留下来、活起来”“生态修复不是单纯的复绿,而是尊重自然,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关于“可持续”,王召明认为,如果去掉所有人为干预,这个生态系统能自己健康运转,那这个治理就是“可持续”的!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双重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30多年来,蒙草集团收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300余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样本165万份,选育出295种乡土植物,建立起一整套乡土种源“保、育、繁、推”的完整产业链,搭建了生态大数据平台,解决每平方公里甚至每平方米土地适合种什么、该怎么修复的问题,为因地制宜配置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支撑,在保障生态治理效果的同时节省治理成本。同时探索“生态+产业”的融合模式,打造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开发的完整链条,提高治沙植物的经济价值,以收益反哺治沙,让生态修复本身产生市场价值,通过近自然修复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本届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来自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代表,中央、地方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与会者还参观了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荒漠化防治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