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变成生命之源"!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开幕

发布时间:2025-09-16 16:52:01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9月16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

2亿亩、双缩减、零增长,“荒漠变成生命之源”、“创新性解决方案”、“全球典范”……一些数据和关键词让人兴奋,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获得国际新老“朋友”多方点赞。

9月16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来自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代表,中央、地方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与会者还参观了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荒漠化防治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效。

本届论坛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论坛以“科学治沙绿色发展”为主题,聚焦科学防治荒漠化、科技赋能综合治理、草原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全球土地友好型商业发展等议题,举办“科学防治荒漠化”主旨论坛,以及“草原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土地友好型商业发展”2个专题论坛、“科技赋能综合治理”院士论坛,邀请4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对话。

论坛将发布由与会各方达成的《库布其论坛共识》,并发布《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伙伴关系倡议》《全球荒漠化监测与数字治理倡议》。

开幕式上,外方嘉宾高度赞扬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亚丝明·福阿德发表视频致辞,评价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同心协力把荒漠变成生命之源,给予了世界启示。

“如果一朵花能在沙漠中绽放,那么人类也能在任何地方繁荣。”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在视频致辞中引用加拿大哲学家马特肖纳•德利瓦约的这句话作结,她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退化土地如何实现恢复与转型,并成为蓬勃发展的绿色经济,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对抗荒漠化,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生态环境。

蒙古国政府直属国家林业局局长宾·奥云萨那表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推动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的讨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提出新的倡议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作出了贡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认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在全球树立典范,中国“三北”工程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实践的完美结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始终把防沙治沙摆在战略突出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十四五”以来,“三北”工程完成荒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2亿亩。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率先实现了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植被平均盖度达到20.22%,较10年前上升了2.6%。近10年发生沙尘天气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了30%。

同时,中国着力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牧草、经济林果、中药材、沙漠旅游等沙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2023年以来,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科学治沙,提升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系统治理,科学区划封禁保护区、治理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分类采取针对性保护修复措施。坚持全要素治理,统筹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构建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以水定绿,多种类型植被覆盖,因地制宜。注重战略推动,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组织实施“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坚持多元主体参与,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全域协同联动,联防联治。坚持科技引领,攻关选育培育良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坚持质量为先,强化项目科学立项,严把质量关口。注重绿色发展,提升防沙治沙综合效益,坚持治理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光伏+治沙”,全面推进以路治沙,扩大“以工代赈”范围规模,坚持产业兴沙,让林牧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中国非常注重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荒漠化治理进程,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责任义务,落实“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持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技术和项目支持。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荒漠化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推动达成了“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让荒漠造福人类”等重要共识,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开展了“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等国际合作项目,推广了微创气流植树、种草方格固沙等技术模式。“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

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1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60%以上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任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全国“几字弯”攻坚战任务总量的56%。2025年已完成防沙治沙600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

(文/图:大美,部分素材供稿:国家林草局、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