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笃行实干、感恩奋进,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在生态文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幅山美水美人美的画卷正在三江源头徐徐展开。
生态文明建设攀升新高度
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全力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玉树的“绿水青山”“雪山冰川”正在变成“金山银山”。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隆宝滩入列国际重要湿地,玉树州跻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草原植被覆盖率增长到62.82%,新增造林面积92.82万亩。藏羚羊、雪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绝迹数十年的水獭、荒漠猫等濒危动物频频现身。3.6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近31万人吃上了生态饭。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行动入选“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创优案例”,玉树州列入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空气优良天数长期处于全国前列。今日之玉树,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蔓延的绿色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
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现代,玉树绿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得到空前提升。稳步搭起生态农牧业“一个基础、三个支撑”发展架子,传统畜牧业加快向“有机、品牌、高端”转型,玉树牦牛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授予“中国牦牛之都”称号,在北京等地举办特色农畜产品推介会,50多个品种亮相广州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万亩饲草料为乡村振兴蓄能”获评2024年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构建“一核三廊三板块”生态旅游发展布局,获批建设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玉树赛马会摘取2024非遗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大奖,“绿色旅游扮美高原”入选第十届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名单,传统服饰登上巴黎国际时装周,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山歌展演、玉珠峰登顶等活动,“澜湄之约”、中尼友谊足球赛等国际交流让玉树声名远扬,玉树市入选“100个值得去的国内小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翻了四番,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增长62%,“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品牌效应持续扩大。今日之玉树,正在积极构建三江源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绿色发展的强劲步伐。
城乡社会发展展现新面貌
借势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树巴塘机场先后开通五条航线,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青藏铁路曲麻莱县不冻泉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西宁至玉树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并加快延伸,让玉树不再遥远。国家电网覆盖乡村,结束了玉树没有大电网的历史。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创新“名校托管”“教育产业园区”“异地办学”模式,办学教学质量有效提升,高考升本率持续提高;做实“组团式”医疗援助,州人民医院、州藏医院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民族医院,州第四人民医院和州藏医药制剂中心正式投运,基层诊疗能力大幅提升,门诊诊疗量增长20.3%,住院人数增长173%,手术量增长45%。玉树市成功跻身“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新增群众健身场地设施800余处。今日之玉树,持续推进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从灾后重生到步入新生活,从抗雪救灾到全面实现脱贫,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成为“传家宝”,“五个好”主旋律始终在三江源头高扬,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好人文化厚植在这片大爱之地。“三个离不开”的认识越来越深,“两个共同”的氛围越聚越浓。玉树州连续两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5个市县相继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入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日之玉树,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坚定信心、实干争先,正在唱响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主旋律。
新玉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和国家关心厚爱的结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对口支援地区倾力帮扶的结果,是一代代玉树儿女砥砺奋斗的结果。玉树人民知恩、感恩、铭恩,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健康现代幸福”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