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市全面推行“生态+四治”积极探索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2 15:20:07丨来源:玉树市融媒体中心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玉树市坚持生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近几年,青海省玉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保护“中华水塔”,坚持生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生态+四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

全面推行生态+自治,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石。一是推行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模式。玉树市将网格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根据“科学合理、定人定责、人岗相宜、长效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或自然村、社区为单位,按照区域特点及便于管理将全市划分了366个网格,设立366名网格长,12000名网格员。做到网格管理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长负责督促各网格落实“门前三包”、环境整治等工作。各网格区域常态工作任务主要是督促协调环卫公司及企业单位、商铺做好日常保洁,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落实“门前三包”制,确保辖区住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乱围乱挡、乱搭乱建、乱停乱摆等“八乱”现象;努力争创美丽乡村、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等。组织群众开展拆乱搭乱建、清垃圾、清沟渠、清废弃物等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推动环境治理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治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二是实施生态环境+“红黑榜”制度。为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玉树市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红黑榜”制度》,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等方面,结合居民公约、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落实情况,以村(社区)为单位,街道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村社区负责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评价组对各村(社区)开展评价。评价完成后,乡镇评价组及时汇总情况、量化评分,形成“红黑榜”清单进行通报公示,并实行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流动红旗制。同时,由街道人大工委、纪工委对评价结果常态性的跟踪监督检查,确保“红黑榜”名副其实,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效。三是推行“民兵+生态管护员”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玉树市将民兵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将分散在各乡镇、村社的生态管护人员,纳入民兵队伍,通过军事训练与生态巡护工作相结合,按照“平时参与生态保护建设,急时遂行急难险重任务,战时履行参战支前职责”的建设原则,担负草山管护、打击盗猎、护林防火、清理环境、生态宣传等任务,构建生态安全管护体系,消除了生态管护的“盲区”和“死角”。同时,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偏远牧区民兵队伍编组难、召集难、训练难的“三难”问题,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动员建设“双赢”。玉树市现有生态民兵1700多名,近年来累计开展各项任务达100余次。

全面推行生态+法治,确保生态环境治理有据可依。一是以规章制度细化明确生态环境职责。为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玉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玉树市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根据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有关单位、驻玉垂管单位、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等36个部门职责,对生态环境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玉树市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考。二是以考核办法倒逼落实生态环境职责。玉树市进一步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调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和权重,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指标考核权重。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情况、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考核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考核目标责任书。实行重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一票否决”制,以严厉问责倒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三是以严判重罚彰显生态环境重要性。为进一步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探索三江源生态司法保护机制,推进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挂牌成立。截止目前,共受理了环境资源领域刑事附带民事犯罪案件23件,共处罚金52.5万元,公益损害赔偿46.5万元。同时,设立三江源生态保护检察室,旨在集中受理审查,全面负责对该类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立案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侦查提前介入3件5人、审查逮捕案件7件19人、审查起诉案件14件27人。对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素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全面推行生态+德治,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治理全民理念。一是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日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玉树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投,节约环保又卫生”全民行动日活动,并将“星期五”作为环境卫生整治日,动员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共同参与到保护环境的的行列,真正确立珍爱自然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近年来,玉树市已经开展全民环境卫生整治日行动300多次,累计清理垃圾超过50吨。二是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七进”活动。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每年在“6·5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环境保护“七进”宣传活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进机关、进企业、进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寺庙,以节能低碳、绿色文明等为重点内容,持续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生态道德教育,启发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习惯。近年来,共开展生态环境“七进”各类宣讲活动1000多次,受教育群众达11万多人次。三是大力选树宣扬先进典型。玉树市积极发挥家庭文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定期开展“最美家庭”“绿色家庭”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玉树生态故事、最美家庭故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弘扬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玉树市共有21户家庭获得市级以上最美家庭、绿色家庭示范户荣誉称号。

全面推行生态+智治,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智能体系。一是助力河湖环境智能监管。建立点对点视频监控,实时视频观测、监控国家级三江源纪念碑和通天河大桥、国家级保护区隆宝滩,监测河湖污染指数,形成生态环保点对点视频互动管理模式。在通天河、巴塘河选取合适站点安装雷达水位计、翻斗雨量计等自动监测设施,对水位、流量进行监测,实现了全天候监控和识别河湖异常事件,针对垃圾排放、河面漂浮物、非法采砂等现象进行预警。近几年,玉树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二是助力林草环境智能监管。通过生态环境智慧管控体系,对全市林地、公园进行动态视频监控,有人为的破坏动作,火苗等问题,系统会自动检测到异常,进行分析、报警,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提供助力。近年来,玉树市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67.58%,绿化覆盖率已达23.6%。三是助力大气环境智能监管。投资500万元实施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建设集全域感知网络、空气质量预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大气污染管控智能决策、污染管控评估为一体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控指挥调度数字化平台,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同时,正在申报机动车尾气冒黑烟抓拍系统项目和餐厨油烟远程在线监测系统服务项目,用科技手段呵护蓝天。近几年,玉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综合指数1.98,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助力野生动物智能监管。针对飞禽类野生动物被电而造成死亡的情况,近年来,玉树市加强政企合作,积极联系国家电网,大力实施“生命鸟巢项目”,根据鸟类“择高而栖”的生活习性,在远离带电区域的输电杆塔上方为鸟类修建编有“门牌号”的“生命鸟巢”,运用网络数字化监控手段实时监测“生命鸟巢”内部情况。吸引了捕食鼠兔等动物的猛禽安家,增加了鸟类物种的多样性。同时,成立了国家电网云端生态屋“生命鸟巢”观测站暨玉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旨在对高原地区鸟类生存环境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持续统计分析“生命鸟巢”项目执行成效并进行优化。近年来,已在三江源地区安装人工鸟巢5018个,成功引鸟入巢2300余窝,“入住率”接近50%。玉树鸟类种群数量由原来的14目28科61种增加至目前的16目36科111种,大型猛禽数量稳步增长。